电子政务与模块化架构:社会技术视角与实践探索
1. 电子政务中的社会技术视角
在电子政务领域,信息通信技术(ICT)被视为推动政府向“数字时代”转型的强大工具。然而,当前对于电子政务实践,存在两种不同的看待方式,即标准(工具)模型和社会技术模型。
标准(工具)模型将ICT视为简单的工具或设备,假定信息系统是客观和理性的,可通过客观工具和技术进行评估。该模型还预设了一次性实施,认为IT应用对所有用户具有相同的意义和后果,且ICT会产生直接和明确的效果。
与之相对的社会技术模型则认为,信息系统项目的成果是技术和社会因素更复杂交互的结果。ICT与它们所嵌入的社会和组织环境相互塑造,ICT相关创新应被视为在复杂协商关系背景下展开的持续社会过程。
下面是两种模型的关键差异对比:
| 对比项 | 标准(工具)模型 | 社会技术模型 |
| — | — | — |
| IT性质 | IT是工具 | IT是社会技术系统 |
| 业务视角 | 业务模型足够 | 需要生态视角 |
| 实施方式 | 一次性实施 | 实施是持续的社会过程 |
| 技术效果 | 技术效果直接且即时 | 技术效果间接且涉及不同时间尺度 |
| 变革激励 | 变革激励不成问题 | 激励可能需要重组,且可能与其他组织行动冲突 |
| 政治因素 | 政治是不良或无关的 | 政治是核心且具有推动作用 |
| IT基础设施 | IT基础设施完全支持,系统用户友好,人们具备计算机素养 | 通常需要衔接工作使IT发挥作用,社会技术支持对有效使用IT至关重要 |
| 社会关系 | 社会关系易于重塑以利用新便利、效率和商业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