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设计与拍卖:原理、应用与挑战
1. 引言
机制设计是社会选择理论的战略版本,它增加了一个假设,即参与者会采取行动以最大化个人收益。例如,在选举中,参与者可能不会投出真实偏好的选票。与社会选择理论一样,机制设计的范围比投票更广泛,其最著名的应用是拍卖理论,但也有许多其他用途。
以图 7.1 所示的运输网络为例,每条边旁边的数字代表运输成本,这些成本是各托运人的私人信息。任务是找到从 S 到 T 的最短(成本最低)路径,但托运人可能会虚报成本。不过,我们知道他们的目标是最大化收入,那么如何利用这一信息来获取计算所需路径的必要信息呢?这就是机制设计或实施理论发挥作用的地方。
机制设计有时被通俗地称为“逆向博弈论”。传统博弈论通常关注给定参与者之间的互动,预测或规定他们的行动方案;而机制设计则从期望的参与者行为出发,探讨什么样的战略互动能产生这些行为。从技术角度看,我们假设参与者的偏好未知,然后思考是否能设计一个博弈,无论参与者的实际偏好如何,博弈的均衡都能保证具有某些期望的属性。机制设计或许是博弈论中最具“计算机科学”特色的部分,因为它涉及为分布式系统设计有效的协议。与传统分布式系统工作的关键区别在于,这里的分布式元素不一定是合作的,需要激励它们发挥作用,因此可以将机制设计视为一种“激励工程”。
2. 无限制偏好的机制设计
我们首先介绍机制设计的一些广泛原则,不对参与者的偏好施加任何限制(后续章节会考虑此类限制)。由于机制设计通常在参与者偏好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研究,我们先定义一个贝叶斯博弈设定。
2.1 贝叶斯博弈设定与机制
- 贝叶斯博弈设定 :贝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3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