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非负整数 numRows,生成「杨辉三角」的前 numRows 行。
在「杨辉三角」中,每个数是它左上方和右上方的数的和。
示例 1:
输入: numRows = 5
输出: [[1],[1,1],[1,2,1],[1,3,3,1],[1,4,6,4,1]]
示例 2:
输入: numRows = 1
输出: [[1]]
提示:
1 <= numRows <= 30
题解
生成「杨辉三角」可以通过简单的迭代方法来实现。每一行的数字是基于上一行的数字计算得出的:每个数是它左上方和右上方的数之和。首尾的数字始终为1。
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使用一个二维列表(或数组)来存储结果,并逐行填充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
初始化:
- 创建一个空的结果列表
result
。
- 创建一个空的结果列表
-
生成每一行:
- 对于第
i
行(从0开始计数),创建一个长度为i+1
的列表,两端均为1。 - 对于中间的元素
j
(1 <= j < i),其值为result[i-1][j-1] + result[i-1][j]
。
- 对于第
-
返回结果:
- 返回填充好的结果列表。
Python 实现
def generate(numRows: int):
# 初始化结果列表
result = []
for i in range(numRows):
# 创建当前行,初始时全部设置为1
row = [1] * (i + 1)
# 计算中间的元素
if i > 1:
for j in range(1, i):
row[j] = result[i-1][j-1] + result[i-1][j]
# 将当前行添加到结果中
result.append(row)
return result
解释
- 初始化阶段:我们创建了一个空列表
result
来存储每一行的数据。 - 生成每一行:
- 对于第
i
行,我们首先创建一个长度为i+1
的列表row
,并将所有元素初始化为1。 - 如果当前行的索引大于1(即行数大于等于3),我们需要更新中间的元素。对于每个中间位置
j
,其值等于上一行的j-1
和j
位置的元素之和。
- 对于第
- 返回结果:最后返回包含所有行的结果列表
result
。
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O(numRows^2),因为我们需要生成 numRows 行,每行最多需要进行 numRows 次操作。空间复杂度也是 O(numRows^2),因为我们需要存储所有的行数据。
这个算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实现,非常适合用来生成指定行数的「杨辉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