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策略语言:需求、设计与实现
1. 隐私策略语言概述
在现代隐私基础设施中,机器可解释的策略语言处于核心地位。相较于将固定的隐私策略“硬编码”到基础设施中,专门的策略语言提供了灵活性,能够在不重新实现执行策略的软件的情况下表达和更改策略。此外,如果多个交互方就语言的语法和语义达成一致,策略语言还可用于在不同交互实体之间传达隐私策略。同时,安全和隐私策略语言也是确保符合法律、行业和用户要求的重要工具。
2. 策略类型定义
- 数据处理策略(DHP) :是一组规定如何处理敏感数据的规则。在隐私领域,主要关注的是个人可识别信息(PII)。数据处理策略规定了数据的使用目的(如研究、营销)、可披露给哪些第三方(如所有、无人、仅审计人员)以及数据管理的义务(如数据可存储的时长)。义务定义了负责执行策略的一方必须执行的操作,这些操作由时间或处理收集的数据等事件触发。可分为数据主体方的数据处理偏好、数据控制方的数据处理策略和粘性策略。
- 访问控制策略(ACP) :通过指定哪些接收者应被授予对对象的何种类型访问权限来保护对对象的访问。受保护的对象可以是数据(如文件、数据库记录或网页),也可以是更抽象的功能(如服务或远程过程调用)。主体可以通过唯一标识符(如用户名)、角色(如管理员)、所属组(如帮助台)或其他属性(如年龄、声誉等)来指定。可能的访问类型(如读取、写入)取决于受保护的资源。最终,允许或拒绝访问的决定可以基于主体的属性、资源的内容、访问请求的细节(如远程过程调用中传递的参数值)以及当前时间、处理器负载等辅助信息。
- 信任策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