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63)
- 资源 (1)
- 收藏
- 关注
原创 深入Scikit-learn:掌握Python最强大的机器学习库
Scikit-learn是一个开源的Python机器学习库,它建立在NumPy、SciPy和Matplotlib之上,提供了大量的机器学习算法和工具,适用于各种机器学习任务,如分类、回归、聚类、降维等。Scikit-learn的设计遵循简洁、一致的API接口,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从数据预处理到模型评估的整个机器学习流程中进行操作。它还提供了丰富的文档和示例,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和解决问题。Scikit-learn允许用户自定义扩展,以满足特定需求。可以通过继承和(或)来创建自定义模型。# 使用自定义分类器。
2024-07-21 01:39:27
12371
6
原创 Docker容器化部署实战:从零到Kubernetes的完整指南
本文介绍了容器化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实践方法,从Docker基础到自定义镜像构建,再到多服务编排。主要内容包括: Docker环境安装与核心概念解析,通过生活化比喻帮助理解镜像、容器等抽象概念 从简单的Hello World到Nginx服务器部署,演示容器生命周期管理 自定义Node.js应用镜像构建,详细讲解Dockerfile分层构建优化策略 Docker Compose编排多服务应用,包括Web服务与数据库的集成 文章采用"概念解释+代码实践"的方式,每个技术点都配有实际示例和设计思路
2025-11-24 16:58:21
910
原创 架构篇 - 构建AI应用:从单一模型到复杂系统
当你掌握了Prompt Engineering和模型微调后,是否曾遇到这样的困境:模型明明很"聪明",却记不住你刚上传的文档内容?欢迎来到AI应用架构的世界——在这里,我们将让AI从"聪明的实习生"进化成"拥有整个公司资源支持的专业团队"。在这个新时代,最重要的技能不是如何调用API,而是如何设计数据流、如何选择工具、如何规划任务、如何确保系统可靠性——这就是AI工程师与普通用户的本质区别。这就是基础大模型的处境。如果说RAG扩展了AI的"知识",那么Agent则扩展了AI的"能力"。
2025-11-24 16:45:00
430
原创 进阶篇 - 大模型的“微调”:为你的业务量身定制AI
微调后的模型会准确地引用PCS系统的API、日志文件和既定的排查流程来回答,而不是给出一个通用的网络排查建议。在你的业务中,哪个环节的知识或流程最复杂、最独特,以至于你觉得必须通过微调才能让AI真正掌握?——这不是在沙滩上堆城堡,而是在岩石上雕刻,将通用AI塑造成你的“专属灵魂”。,从而使其行为模式、专业知识和语言风格,都更偏向于你的特定数据分布。LoRA的发明是受一种洞察的启发:大模型在适应新任务时,其内部变化的。通过本文,你已经跨越了一个重要的门槛:从一个AI工具的。
2025-11-24 14:45:00
490
原创 你好,Scikit-learn:从零开始你的第一个机器学习项目
从零开始,手把手带你完成第一个机器学习项目!本文是《Scikit-learn实战全解》专栏开篇,专为小白设计,同时为专业者提供深度洞察。内容涵盖环境搭建、数据理解、模型训练与评估,带你用鸢尾花数据集实现KNN分类器,并深入探讨数据标准化、Pipeline等工程实践,迈出AI实践第一步。
2025-11-24 11:25:53
629
原创 核心篇 - Prompt Engineering的艺术:从“话痨”到“读心术”的终极指南
当你学会调用AI的API或在本地运行模型后,是否曾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同一个AI,在别人手中是“阿拉丁神灯”,在你手中却像个“人工智障”?通过这个“思考过程”,你不仅能验证答案的正确性,更能精准地定位到AI在哪个推理步骤上出现了问题(本例中是对“鸡蛋”这个离散物体的理解),从而可以进一步修正你的提示词。你不再是在祈求一个答案,而是在引导一个强大的协作者,共同实现你的构想。“请通过思维链的方式,一步一步推理解决以下问题:‘一个篮子里有15个鸡蛋,我拿走了3个,又放进去的是拿走数量的一半,最后还剩几个?
2025-11-24 10:18:52
721
原创 环境篇 - 搭建你的AI游乐场:本地化部署与API调用指南
本文介绍了AI应用开发的两种主流方式:本地化部署与云端API调用。本地部署推荐使用Ollama工具,通过简单命令即可运行Llama3等开源模型,实现数据私有化处理;云端API则推荐OpenAI和智谱AI,提供更强大的智能服务但需持续付费。文章详细指导了Ollama安装、模型下载、对话测试等本地操作步骤,以及获取API Key、编写Python调用脚本等云端API使用方法,并对比了两者在隐私、成本、性能等方面的优劣。最后预告下篇将探讨提示词工程技巧,帮助读者更高效地与AI交互。
2025-11-23 17:30:37
636
原创 别猜了,ChatGPT根本不是“聊天机器人”!
在技术上,自注意力机制通过计算输入序列中每个词与其他所有词之间的“关联分数”,来为每个词生成一个全新的、融合了全局上下文的“表征”。它的核心工作,并非“思考”或“理解”,而是基于你给出的上文,计算出下一个最可能出现的词是什么,并以此类推,直至生成完整的回答。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正是这个简单的机制,在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后,产生了令世界惊叹的“智能”涌现。基于同样的“基础模型+规模化”哲学,AIGC的浪潮已经席卷了所有内容形态,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创作时代。的手电筒,在黑暗的洞穴里阅读墙壁上的长文。
2025-11-23 17:26:21
699
原创 《情绪方块:AI碎嘴大作战》—— 重新定义2048的终极挑战!【附源码】
《情绪方块:AI碎嘴大作战》是一款基于经典2048深度魔改的智能游戏,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合并游戏,更是一场与AI斗智斗勇的情感体验。在这里,每个数字方块都有生命,每个移动都有故事,而你的每一步都会被一个"碎嘴"AI实时点评!
2025-10-16 17:18:37
659
原创 【Spring Boot 入门五】Spring Boot中的测试 - 确保应用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Spring Boot中的测试。从单元测试的基础知识开始,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JUnit 5编写单元测试,包括测试类的结构和常用注解。然后,我们研究了如何测试Spring Boot的组件,如控制器和服务层。对于控制器测试,注解和MockMvc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而对于服务层测试,注解可以帮助我们注入依赖并测试服务方法。集成测试方面,注解可以启动整个Spring Boot上下文,让我们能够测试多个组件之间的交互,并且我们还介绍了如何使用测试数据库(如H2)进行数据库集成测试。
2024-11-11 14:08:10
1713
1
原创 【Spring Boot 入门四】Spring Boot安全机制 - 保护你的应用安全
实现接口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取用户信息进行身份验证。为此,我们可以实现接口。@Service@Override// 这里应该从数据库中查询用户信息} else {从数据库中获取用户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在上述代码中,方法应该从数据库中查询用户信息。这里为了演示,我们只是简单地模拟了查询过程。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连接数据库,根据用户名查询用户密码、角色等信息,并构建对象返回。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学习了Spring Boot的安全机制。
2024-11-11 10:09:39
1015
原创 【Spring Boot 入门三】Spring Boot与数据库集成 - 构建数据驱动的应用
主要探讨Spring Boot与数据库集成。首先回顾前文引出数据库在现代应用中的重要性及Spring Boot的支持。接着阐述选择数据库(MySQL、PostgreSQL、Oracle等)及添加依赖的方式。然后讲述数据库连接配置,包括参数设置和数据源使用。还介绍了JPA在Spring Boot中的应用,如创建实体类、编写数据访问层。最后讲解数据库事务管理,包括事务概念、`@Transactional`注解、传播行为和隔离级别。总结部分强调本文重点并预告下一篇将探讨Spring Boot安全机制。
2024-09-29 00:36:21
1651
1
原创 【Spring Boot 入门二】Spring Boot中的配置文件 - 掌控你的应用设置
本文围绕Spring Boot配置文件展开。先讲配置文件类型,`application.properties`以键值对呈现,`application.yml`用YAML语法,更简洁。然后是自定义配置属性,创建类、设默认值,不同类型属性配置方法。配置文件加载顺序分项目根目录、类路径、外部配置文件,外部优先级最高。多环境配置可通过特定格式文件达成,能以命令行参数或系统环境变量激活。总之,文中涵盖配置文件类型、自定义属性、加载顺序、多环境配置等重点知识,还预告下一篇探讨Spring Boot与数据库集成。
2024-09-29 00:23:18
844
原创 【Spring Boot 入门一】构建你的第一个Spring Boot应用
先介绍环境搭建,包含JDK安装、IDE选择。接着阐述创建Spring Boot项目的流程,包括使用Spring Initializr、项目结构分析。还讲解编写简单API的步骤,如创建控制器类、方法及注解用法。深入剖析自动配置概念、原理并举例。最后总结所学内容,为后续深入学习Spring Boot配置文件等知识做铺垫。
2024-09-28 23:22:07
1446
原创 前端框架对比与选择:全面解析前端开发的得力助手
文章对比React、Vue、Angular、Svelte和Preact前端框架。从语法、学习曲线、生态系统、适用项目规模等方面阐述各框架特点。React适合大型项目且生态庞大;Vue易用,适中小项目;Angular面向大型企业项目;Svelte适合小型高性能应用;Preact用于轻量级项目。框架选择需综合项目需求(性能、规模、交互)、团队技术和经验、长期维护与扩展性等因素。
2024-09-27 18:25:20
1820
原创 Docker实践与应用:深度探索与丰富案例
文章主要介绍了Docker技术。首先阐述其核心概念如镜像、容器、Dockerfile等,接着讲述在不同场景的应用,包括微服务架构、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数据科学、多环境开发与测试等,在多环境开发中可创建隔离且一致的环境便于切换部署。还涉及Docker的高级主题,如网络(默认网络模式与自定义网络)、存储(数据卷和绑定挂载)和安全(机制与最佳实践)。最后指出Docker在多领域广泛应用,与其他技术结合紧密,未来将在新兴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24-09-27 17:52:52
1519
原创 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从基础到高级应用
本文围绕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展开。首先介绍数据获取途径,涵盖从文件(如CSV、Excel、JSON)和数据库(MySQL、SQLite)获取。接着阐述数据清洗,包括处理缺失值与重复值。然后讲述基础数据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分组聚合,以及基础可视化(Matplotlib、Seaborn绘制图表)。还涉及高级分析方法,像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高级可视化(Plotly交互式、Folium地理空间可视化)。最后得出结论,Python在该领域工具库丰富,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方法,不断学习实践以提升能力。
2024-09-25 20:10:07
1321
原创 深度解析: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差异,你真的知道吗?
本文深入探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区别。首先阐述基本定义,机器学习基于多学科模拟人类学习,深度学习是其分支受大脑启发。接着从数据要求(量、质量、预处理)、模型结构(复杂度、构建方式、特征表示)、算法原理(学习过程、泛化能力、模型评估)、计算资源需求(硬件、训练时间)和应用场景(传统与新兴领域)等多维度对比。机器学习数据量要求小、模型结构简单、硬件要求低等;深度学习则相反,在自动特征学习、处理复杂任务等方面优势明显,二者相互融合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2024-09-25 11:32:16
1695
原创 自然语言处理实战项目:从理论到实现
文章主要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实战项目。在性能方面,列举了新闻分类、摘要、情感分析任务中的各项指标成果。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如对新闻媒体机构和企业的帮助。展望部分包括技术改进方向,像预训练模型应用、多模态融合等;应用场景拓展到社交媒体监测、智能客服系统优化;同时面临数据隐私安全和模型可解释性的挑战并给出应对策略。该项目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个起点,为大家提供参考与启发。
2024-09-24 17:29:02
3200
原创 探索图像生成大模型Imagen:从理论到代码实践
Imagen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构建的。Transformer架构以其对长序列数据的有效处理能力而闻名,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也被成功应用于图像生成领域。Imagen的结构包含多个层次的Transformer块,这些块能够逐步处理输入信息,从噪声向量或者文本描述等输入中生成高质量的图像。
2024-09-24 16:56:46
1406
原创 IBM中国研发部裁员:全球化背景下的IT产业变局与应对策略
近日,IBM中国宣布撤出在华两大研发中心,这一决定在IT行业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众多IT从业者的职业发展,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IT产业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IBM此次裁员的背景、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探讨全球IT产业格局变化趋势,以及中国IT人才和产业的应对策略。
2024-09-14 10:30:39
832
原创 【6大设计原则】迪米特法则:解密软件设计中的“最少知识原则”
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该对象本身作为方法参数传入的对象该对象的成员变量该方法创建的局部对象避免与“陌生人”通信:一个对象不应调用由另一个对象的方法返回的对象的方法。迪米特法则作为六大设计原则之一,强调对象之间的松耦合,通过限制对象之间的通信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遵循迪米特法则可以提高系统的模块化程度、降低耦合度、增强可测试性。在实际开发中,通过识别对象的边界、使用中介模式、封装内部状态以及遵循“最少知识”原则,可以有效地应用迪米特法则,构建高质量、可维护的软件系统。
2024-09-14 10:02:44
1442
原创 【6大设计原则】解锁代码的灵活性:深入解析开闭原则的代码实例与应用
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中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用于解决常见的设计问题。它提供了一种可复用的设计思路,有助于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维护性。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SRP):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 OCP):软件实体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子类应该能够替换父类,并且不改变程序的正确性。
2024-09-13 17:35:59
1238
原创 【6大设计原则】深入解析接口隔离原则:从代码实例到灵活应用
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中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用于解决常见的设计问题。它提供了一种可复用的设计思路,有助于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维护性。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SRP):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 OCP):软件实体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子类应该能够替换父类,并且不改变程序的正确性。
2024-09-13 16:24:04
1254
原创 【6大设计原则】精通设计模式之里氏代换原则:从理论到实践,掌握代码演化的黄金法则
本文深入讲解了设计模式六大原则之一的里氏代换原则,旨在帮助读者通过代码实例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这一原则。首先介绍了里氏代换原则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接着通过两个案例对比分析了违反和遵循该原则的不同结果,并给出了重构现有代码、设计新类和方法以及在测试与验证中应用里氏代换原则的实际应用场景。最后,总结了里氏代换原则的核心价值、面向对象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迈向优秀开发者的道路,强调了不断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本文通过丰富的代码实例和实践指导,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并灵活应用里氏代换原则,提高代码质量和面向对象设计能力。
2024-08-15 16:04:07
1295
原创 【6大设计原则】代码的艺术:深入探索单一职责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SRP)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主张一个对象应该只负责一项任务,并且这项任务应该完全清晰地定义。换句话说,一个对象应该只有一种原因去改变它的状态。这个原则是由罗伯特·C·马丁(Robert C. Martin)在他的著作《代码大全》(Code Complete)中首次提出的,并在软件开发中广泛应用。核心思想是,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并且做好。
2024-08-15 15:30:40
865
原创 【6大设计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构建灵活软件架构的基石 - 通过代码实例深入解析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是由Robert C. Martin(又称Uncle Bob)提出的四个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之一。它要求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都依赖于抽象,而不是直接依赖于具体实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模块的抽象层次,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从而使系统更加灵活和可维护。依赖倒置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通过将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抽象化,从而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降低耦合度。
2024-08-13 18:52:30
1111
原创 【23种设计模式】解密Java中介者模式:代码实例带你深入理解
中介者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它允许我们通过引入一个中介对象来简化复杂对象之间的通信。这种模式通过将对象间的直接通信转化为通过中介者进行间接通信,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中介者模式定义了一个中介对象,用于封装一组对象之间的交互。这些对象称为同事(Colleague)对象。中介者(Mediator):定义了一个接口,用于与各同事对象通信。具体中介者(Concrete Mediator):实现了中介者接口,协调各同事对象,了解并维护这些对象。同事类(Colleague)
2024-08-13 18:13:52
855
原创 掌握Kylin:从工作原理到实战开发
Apache Kylin 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的分析型数据仓库,它提供了 SQL 接口和多维分析(OLAP)能力,能够处理超大规模数据。Kylin 通过预计算技术显著提升了大规模数据集上的查询效率,这对于需要快速响应的在线分析场景至关重要。Kylin 允许用户定义复杂的多维数据模型,这使得用户可以灵活地构建适合不同业务需求的分析模型。Kylin 可以与 Hadoop、Spark 等主流大数据技术集成,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分析平台,支持企业在大数据生态中的进一步扩展。
2024-08-09 11:27:47
1317
原创 低代码革命:重塑开发效率与质量的未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应用程序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面临着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人才短缺等问题。近年来,“低代码”开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承诺让非专业人士也能快速构建应用程序。这种新兴技术正在挑战传统软件开发模式,引发了IT行业的广泛讨论。本文将探讨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兴起对软件开发效率、质量和开发者工作方式的影响,分析其机遇与挑战。
2024-08-09 10:20:21
1073
原创 Go语言内存管理:从理论到实战
Go语言的内存管理模型是自动化的,即开发者不需要显式地分配和释放内存。Go通过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 GC)机制自动管理内存分配和回收。理解Go的内存模型有助于编写高效的Go程序。Go语言的内存管理主要依赖于垃圾回收器,这使得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而不必过多关注内存的分配和释放。但在某些情况下,了解内存管理的细节对于编写高效的程序是非常有帮助的。
2024-08-08 14:28:35
1889
原创 Go语言并发编程实战:掌握并发模型,提升应用性能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理念是将应用拆分成多个独立、松耦合的服务,每个服务负责一个单一的功能。这些服务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伸缩性。Go语言的并发模型是它的一大亮点,它让开发者能够轻松地创建并发应用程序。在本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实战代码深入了解了Go语言的并发编程,并学习了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2024-08-08 14:00:09
1468
原创 揭秘Redis的“隐藏武器”:跳跃表的原理与应用
跳跃表(SkipList)是一种有序数据结构,它在不同的层级上维护了多个指针,这些指针指向数据结构的节点。通过这些多级索引,跳跃表可以实现快速的数据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跳跃表在每一层级的索引中,数据节点以有序的方式排列,这样在查找时可以从最高层级快速定位到目标数据的大致位置,然后逐级下降,直到找到目标节点。跳跃表是Redis能够高效处理有序集合的关键数据结构。它为Redis提供了快速的数据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这对于实现实时排行榜、有序消息队列等应用至关重要。
2024-08-07 17:13:25
868
原创 机器学习框架巅峰对决:TensorFlow vs. PyTorch vs. Scikit-Learn实战分析
对TensorFlow、PyTorch和Scikit-Learn三大机器学习框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
2024-08-07 14:10:52
4417
原创 Python vs. R:揭秘机器学习领域的双璧
本文通过具体的代码实例比较了Python和R在机器学习领域的应用,从语法简洁性、数据处理能力、库与框架支持、社区活跃度等方面分析了两种语言的优缺点。结果显示,Python以其简洁的语法和强大的库支持,在机器学习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而R在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中提到的代码实例主要集中在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建模与训练、模型评估以及结果可视化等方面。每个实例都旨在展示Python和R在特定机器学习任务中的应用,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2024-08-06 23:22:00
2012
原创 代码铸剑:Spring Cloud Zuul服务网关实战指南
Zuul是Netflix开源的一个服务网关,它旨在提供动态路由、监控、弹性、安全等边缘服务功能。作为Spring Cloud生态系统的一部分,Zuul能够配合Eureka实现服务发现,结合Ribbon和Hystrix实现负载均衡和断路器功能,是Spring Cloud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服务网关组件。动态路由:根据请求的特征,智能地将请求路由到不同的服务实例。监控:记录和监控请求的详细信息,提供实时统计数据。弹性:在服务实例故障时,能够自动地将请求路由到健康的实例。
2024-08-06 15:27:20
1144
原创 Flink开发:Java vs. Scala - 代码对比分析,选择你的最佳拍档
本文通过代码对比分析了在Flink开发中选择Java或Scala的优劣。Java因其广泛的使用、成熟的生态系统和强大的IDE支持而受到青睐;而Scala则以其简洁的语法、强大的类型系统和函数式编程特性吸引开发者。文章还探讨了编译执行速度、内存管理、社区支持和第三方库等因素。最终建议,选择语言应基于项目需求、团队技能、长期维护和性能要求。无论选择Java还是Scala,都应考虑具体情境和偏好,以找到最适合的开发“拍档”。
2024-08-05 11:29:42
2028
原创 大数据之美:实战代码解读Big Data的魅力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时数据分析:随着物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实时数据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实时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提高决策效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将推动数据分析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边缘计算: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从中心服务器转移到网络边缘,从而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开源技术的发展:开源技术在大数据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将继续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2024-08-05 10:32:13
657
原创 探索目标检测算法:科技核心的力量
目标检测算法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主要任务是在一张图像中定位并识别出感兴趣的物体。目标检测算法的核心在于能够在复杂的背景中快速准确地找到目标物体,并返回其位置和类别信息。基本原理上,目标检测算法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区域建议和分类识别。首先是区域建议阶段,该阶段的目标是找到图像中可能包含物体的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候选框(bounding box),它们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物体。接下来是分类识别阶段,算法将分析候选框内的图像特征,并对其进行分类,确定其中的物体类别。
2024-07-30 15:28:58
840
原创 “八股文”的江湖:助力、阻力还是空谈?深度解析程序员面试的敲门砖
八股文在程序员面试中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变化,八股文的内容和重要性也在不断演变。在早期的软件开发阶段,八股文知识曾是衡量程序员能力的重要标准。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实际编程能力、创新思维和跨领域能力逐渐成为程序员的核心竞争力。演变历程:从最初的八股文知识到实际编程能力,再到现在的创新思维和跨领域能力,程序员的技能要求一直在演变。这一过程反映了行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未来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程序员需要掌握更多跨领域的知识。
2024-07-30 14:16:13
2258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