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力控制方法解析
一、机器人柔顺控制概述
在机器人柔顺控制中,控制器设计的主要目标并非实现最小跟踪误差。相反,控制器增益通常有意设置得相对较小,目的是确保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为柔和,避免对环境或机器人的机械部件造成潜在损坏。
当预计机器人将与环境接触时,需要根据物体形状和接触位置,将期望的运动轨迹精确地定位在环境内部一点。因此,在这种控制方法中,轨迹跟踪的精度相对较低,重点在于保证机器人与环境之间实现期望的柔顺交互。
二、直接力控制
-
柔顺控制的局限性
- 力测量不准确 :柔顺控制结构中未集成力传感器,无法精确测量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只能通过环境的弹性模型进行估算。而这种估算的准确性依赖于对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置的高精度测量,成本较高。
- 力 - 运动关系简化 :仅使用线性弹簧 - 阻尼器模型来简化机器人内部相互作用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且仅适用于稳态情况。因此,这种方法无法控制动态力与运动之间的相关性,也无法调整其瞬态行为。
- 适用场景有限 :只能针对恒定输入调整稳态行为,而在机器人应用中,恒定输入情况较为少见。
-
直接力控制的需求
在许多机器人应用中,如窗户清洁机器人、在板上进行书法创作的机器人或精确研磨表面的机器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沿着期望路径运动时,需要控制与环境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38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