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指纹认证的行为生物特征进行反欺骗
1. 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将指纹认证用于访问控制,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也引发了更多伪造指纹以获取设备非授权访问的动机,从而危及用户隐私。伪造技术多种多样,且 3D 打印技术的进步使风险进一步增加。此外,伪造指纹还包括迫使授权用户提供指纹进行认证的情况。
机器学习(ML)方法在分类、识别和检测领域的长期成功已得到广泛认可,有许多方法可应用于特定场景。例如,对基于指纹的数据访问进行分类,以防止非法访问(如强迫他人使用指纹生物特征解锁智能手机)。深度神经网络(DNNs)在数值数据处理方面表现出色,而卷积神经网络(CNNs)在图像分类中具有强大的性能。CNNs 能够利用全局和局部信息区分图像间的细微差异。特征到图像转换(FIT)算法可将数值特征数据集转换为图像数据集,供 CNN 有效处理,从而扩展了 CNN 处理数值特征的能力。
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们从智能手机传感器收集的时间序列信号中提取了 18 个基于基本频率和幅度的定时序列(FAST18)特征,用于区分有意和伪造的智能手机访问。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多类和多用户测试,研究基于行为生物特征的反欺骗技术。我们测试了在三种有意(正常、愤怒和悲伤)和两种伪造(清醒时被迫和睡眠时被迫)条件下,指纹认证产生的信号之间的区分能力。本文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测试 FAST18 特征和 FIT 方法在多类相关情况下的有效性;二是研究行为相关性的区分极限,并了解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利用生物特征数据。这两个目标的结合有助于定义更复杂的应用。
2. 相关工作
- 指纹伪造技术与对策 :有研究对传感器层面的指纹伪造技术进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