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组件和微结构检测的光散射技术
1 引言
光散射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光学和非光学表面、组件及系统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认可。随着对表面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合适检测工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光散射技术具有非接触、快速、灵活和稳健等优点,可用于检测各种与质量相关的效应,如微观和纳米结构、粗糙度、缺陷以及涂层不均匀性等。它适用于从大功能区域到微观尺寸的组件。
光散射测量技术主要分为总散射(TS)和角度分辨散射(ARS)两大类。其工作波长范围从可见光扩展到红外(IR)和紫外(UV)光谱区域,目前深紫外(DUV)和真空紫外(VUV)区域的光散射技术也成为研究热点。
2 光散射的理论背景
2.1 表面微观粗糙度的光散射模型
表面微观粗糙度可以用不同周期、振幅和相位的正弦波的傅里叶级数来描述。根据光栅方程,间距为 (g) 的单个光栅会在波长 (\lambda) 下将光散射到角度 (\Theta) :(\Theta = \lambda / g),其中 (f = 1 / g) 表示该光栅组件内的一个单一空间频率。具有统计微观粗糙度的表面包含大量不同的空间频率,这些频率可以用功率谱密度(PSD)来定量描述:
[PSD(f) = \lim_{L \to \infty} \frac{1}{L^2} \int_{L} z(\vec{r}) \exp(-2\pi i \vec{f} \cdot \vec{r}) d\vec{r}]
其中 (z(\vec{r})) 是粗糙度轮廓的高度,(\vec{r}) 是位置向量,(\vec{f}) 是 (x - y) 平面内的空间频率向量,(L) 表示测量的表面积。
对于各向同性表面,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