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类别不平衡下多层感知机训练的重采样方法与代价函数
1. 类别不平衡问题概述
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类别不平衡问题是一个关键挑战。该问题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例如在卫星雷达图像中的石油泄漏检测、欺诈性电话或信用卡检测等场景,决策系统需要检测那些罕见但重要的情况。
处理类别不平衡问题的常见策略有重采样技术和内部偏置判别过程。重采样技术包括过采样和欠采样:
- 过采样:复制少数类样本。
- 欠采样:删除多数类样本。
这两种方法能使训练数据集的类别分布更平衡,但都有明显缺点。欠采样可能会删除潜在有用的数据,而过采样会增加数据集大小和训练时间。在多层感知机(MLP)中应用这些方法,分类器性能有显著提升,且随机欠采样技术通常比随机过采样效果更好。然而,当训练数据集严重不平衡时,欠采样方法会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种流行策略是在判别过程中引入内部偏置,以补偿类别不平衡。在MLP中,主要是在训练或测试阶段引入代价函数。经验研究表明,使用代价函数能提高分类器性能,但其在训练过程中的效果与过采样技术类似,会改变概率分布数据。
2. MLP与类别不平衡问题
MLP神经网络通常由输入层、一个或多个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输入节点对应特征,隐藏层用于计算,输出层与类别数量相关。神经元是每层的基本单元,它计算输入的加权和,加上偏置项,并通过非线性激活函数(通常是Sigmoid函数)产生单个输出。
MLP最常用的训练算法是反向传播算法。该算法使用训练集进行学习,权重初始化为小随机数。每个训练实例通过网络,计算每个单元的输出,将输出目标与网络估计值比较,计算误差并反馈到网络中。为调整权重,反向传播算法使用梯度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