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优化中的膜算法与种子遗传算法比较
1. 引言
在高性能计算(HPC)领域,调度独立任务在异构机器上运行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应用程序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系统的机器数量(核心数)也在不断增加。中国的国防科技大学拥有一套拥有3,120,000个核心的HPC系统,性能达到33.9 Pflops,能耗为17.9兆瓦。尽管更多的核心提供了更强的计算能力,但也带来了更高的能源消耗,增加了经济成本和热量问题。因此,在调度任务时,需要在最大完成时间和能耗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2. 多目标优化背景概念
多目标优化(MO)是指同时优化多个目标的问题,这些目标之间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在调度问题中,我们通常需要优化两个目标:最大完成时间(make span)和能耗。由于这两个目标是相互冲突的,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单一的最佳解,而是存在多个帕累托最优解(Pareto optimal solutions)。帕累托最优解是指在不恶化其他目标的情况下,无法再改进任何一个目标的解。
3. 膜算法与种子遗传算法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提出了两种多目标优化算法:膜算法和种子遗传算法。
3.1 膜算法
膜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搜索和局部搜索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它模仿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在不同的膜结构中进行搜索,逐步逼近最优解。膜算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在全局和局部搜索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从而提高解的质量和多样性。
3.2 种子遗传算法
种子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初始种群由高质量个体组成。遗传算法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逐步进化出更好的解。种子遗传算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