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中的超像素分割与红外图像显著性检测技术
超像素分割技术概述
超像素分割是一种重要的预处理技术,人们期望它具备高精度、快速运行速度、高超像素紧密度和抗噪声等特性。随着科技发展,高分辨率和大规模图像逐渐成为主流,实时性能对于显著性检测和目标跟踪等计算机视觉算法至关重要,而超像素的概念为这些算法带来了益处。
早期的超像素分割算法如分水岭算法,之后又出现了许多不同用途的分割算法,例如归一化切割、超像素格网、熵率超像素分割、均值漂移、涡轮像素等。为了获得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2012 年 Achanta 等人引入了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算法,它包含局部 K - 均值聚类,通过局部聚类方法大大减少了运行时间,并且用户可以控制超像素的数量和紧密度。然而,SLIC 需要多次迭代来更新超像素,其运行时间与像素总数成正比,难以满足实时要求,在弱边缘检测中效果不佳,抗噪声能力也较差。为了解决其耗时问题,Ren 等人在 2011 年基于 SLIC 引入了 gSLICr 算法,利用图形处理单元(GPU)操作大大减少了时间消耗。2012 年,Van den Bergh 等人引入了通过能量驱动采样提取超像素(SEEDS)算法,进一步减少了运行时间并提高了检测精度。但 SEEDS 获得的超像素大小不均匀,紧密度较差,尽管其抗噪声性能比 SLIC 有了很大提高,但仍不理想。2016 年,Wang 等人引入了基于区域合并的超像素分割方法。
基于直方图差分距离的分层超像素分割模型
为了提高这些算法的抗噪声性能,构建了基于金字塔的分层超像素分割模型,并阐述了基于一维差分距离的新直方图相似性准则,以提高分割精度。最后,为了实现对超像素紧密度的人工控制,在超像素分割准则中引入了紧密度约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5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