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社会责任:内涵与挑战
在当今信息时代,“社会责任”成为了一个高频词汇,但其确切含义却并不清晰。有人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这种观点引发了诸多争议。本文将深入剖析社会责任的概念,探讨信息时代对其产生的影响。
1. 责任的定义与特性
责任,从广义上讲,是一个归属的过程,旨在将一个对象归属于一个主体。例如,当我们说“你对这次事故负责”时,就是将事故(对象)归属于你(主体)。这个归属过程通常是社会性的,需要某种权威或机构来决定归属的结果,比如在法律责任中,这个机构就是法官。整个过程基于沟通,并且需要有一套普遍认可的规范背景,这些规范可以是社会道德、法律或其他相关规则。
责任具有多种含义,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父母对子女负责,风暴对破坏负责,罪犯对谋杀负责,议员对修路决策负责,CEO 对企业的经济成功负责。虽然这些例子看似各不相同,但大多数责任归属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 开放性 :责任归属总是由特定的情况、相关的人员和群体以及适用的规范等因素决定。这种开放性使得责任概念在应对传统道德概念失效的领域,如技术发展领域,变得尤为重要。它具有灵活性和可逆性,能够考虑到人类的易犯错误性,使错误得到弥补。
- 与行动的关联性 :当我们提及责任时,往往意味着会有某种明显的结果或行动。例如,父母对子女负责意味着他们会采取行动确保子女的安全或赔偿子女造成的损失;政治家对某件事负责可能意味着他们会因丑闻而辞职;CEO 对企业盈利增长负责可能会得到奖励。责任与行动紧密相连,而行动又与归属的目的相关,通常是为了给予某种制裁,包括奖励或惩罚。
- 目的论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