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使用cv::LineIterator来计算例如300 × 300图像中不同线段上的像素数量。a. 在哪些角度下,4 - 连通和8 - 连通的线具有相同的像素数量?b. 对于除上述角度之外的线段角度,哪种连通性(4 - 连通还是8 - 连通)计算的像素更多?c. 对于给定的线段,解释在4 - 连通和8 - 连通情况下,线段的长度与沿该线迭代计数的像素数量之间的差异。哪种连通性更接近真实的线段长度?
a. 4-连通和8-连通的线具有相同像素数量的角度
在0°、90°、180°和270°这些特殊角度下,4-连通和8-连通的线具有相同的像素数量。当线段是水平(0°或180°)或垂直(90°或270°)时,4-连通和8-连通的遍历方式在像素计数上没有差异。因为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4-连通和8-连通的路径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依次经过相邻的像素点。
b. 除特殊角度外,4-连通和8-连通哪种计算的像素更多
对于除0°、90°、180°和270°之外的线段角度,8-连通的线通常会计算更多的像素。
4-连通只考虑上下左右四个相邻的像素点,而8-连通除了上下左右四个相邻像素点外,还考虑了四个对角相邻的像素点。在倾斜的线段上,8-连通可以通过对角相邻的像素点更“曲折”地连接,从而覆盖更多的像素点,因此像素计数会更多。
c. 线段长度与像素数量的差异及哪种连通性更接近真实长度
4-连通情况
在4-连通中,由于只考虑上下左右相邻的像素点,当线段是倾斜的时,它只能以“阶梯状”的方式连接像素点。这会导致计算的像素数量比真实的线段长度要长,因为它的路径不是沿着线段的真实方向,而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跳跃。
例如,对于一个倾斜45°的线段,4-连通会以类似楼梯的方式连接像素,使得像素数量明显多于真实线段长度对应的像素数量。
8-连通情况
8-连通可以通过对角相邻的像素点更接近线段的真实方向。虽然它也会有一定的“曲折”,但相比于4-连通,它的路径更平滑,更接近线段的真实形状。因此,8-连通计算的像素数量与真实线段长度的差距相对较小。
哪种连通性更接近真实长度
综合来看,8-连通更接近真实的线段长度。因为它在处理倾斜线段时,能够利用对角相邻的像素点更准确地逼近线段的真实路径,减少了因只能水平和垂直连接像素点而产生的偏差。
12、给定矩阵 $A = \begin{bmatrix}1 & 2 \ 3 & 4\end{bmatrix}$,a. 首先手动计算矩阵 $A^T A$。求出 $A^T A$ 的特征值 $(e_1, e_2)$ 和特征向量。根据特征值计算奇异值。b. 设向量 $\vec{a}=(1,0,0)$,$\vec{b}=(0,1,0)$,计算与 $\vec{a}$ 和 $\vec{b}$ 都正交的向量。提示:回忆两个向量的叉积总是与叉积中的两个项都正交。c. 矩阵 $\Sigma$ 定义为(给定 $A$ 的这个特定值):$\Sigma = \begin{bmatrix}\sigma_1 & 0 \ 0 & \sigma_2\end{bmatrix}$,其中 $\sigma_1$ 和 $\sigma_2$ 是前面计算得到的奇异值。使用 $\Sigma$ 的这个定义,以及前面 $V$ 和 $U$ 的结果,通过直接相乘验证 $A = U \Sigma V^T$。d. 使用 cv::SVD 对象,计算前面的矩阵 $\Sigma$、$V$ 和 $U$,并验证你手动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你得到的结果是否与预期完全一致?如果不一致,请解释原因。
以下是具体的解题步骤:
-
a 部分 :
- 手动计算 $A^T A$:已知 $A = \begin{bmatrix}1 & 2 \ 3 & 4\end{bmatrix}$,则 $A^T=\begin{bmatrix}1 & 3 \ 2 & 4\end{bmatrix}$,
$$
A^T A = \begin{bmatrix}1 & 3 \ 2 & 4\end{bmatrix}\begin{bmatrix}1 & 2 \ 3 & 4\end{bmatrix}=\begin{bmatrix}1\times1 + 3\times3 & 1\times2+3\times4 \ 2\times1 + 4\times3 & 2\times2+4\times4\end{bmatrix}=\begin{bmatrix}10 & 14 \ 14 & 20\end{bmatrix}
$$
- 求 $A^T A$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通过求解特征方程 $det(A^T A - \lambda I)=0$,即
$$
\begin{vmatrix}10 - \lambda & 14 \ 14 & 20 - \lambda\end{vmatrix}=(10 - \lambda)(20 - \lambda)-14\times14=\lambda^2 - 30\lambda+200 - 196=\lambda^2 - 30\lambda + 4 = 0
$$
根据求根公式
$$
\lambda=\frac{30\pm\sqrt{30^2 - 4\times4}}{2}=\frac{30\pm\sqrt{900 - 16}}{2}=\frac{30\pm\sqrt{884}}{2}=\frac{30\pm2\sqrt{221}}{2}=1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