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人机边界与信息挑战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伦理、语言、创造力、同理心等方面的思考。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传播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成为了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人机关系的伦理边界
Jaron Lanier认为,从事信息技术工作必然涉及社会工程。在伦理领域,明确人格的边界至关重要。人类与非人类机器之间的“你 - 它”关系,对于人类生命的相对价值和意义起着关键作用。如果赋予表现得像人类的强人工智能以人格,将会过度提升技术的地位,而损害人类独特的特质。
语言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语言是社会工程的一种形式,它反映了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以“朋友”一词为例,原本它代表着情感上的亲密、信任和纽带,但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将其用于表示客户数据库中的关联节点后,这个词的情感内涵大大减少,模糊了人类情感状态和算法条件之间的界限。同样,将“智能”一词应用于基于算法的计算机界面,即使加上“人工”一词,也“挪用”了人类的情感状态。AI的多种形式无法涵盖人类大脑自然产生的丰富和细微的状态,而人类大脑也缺乏像许多人工智能那样将思维完全隔离和聚焦的能力。因此,宽泛地使用“智能”一词会混淆概念,高估机器的能力,同时贬低人类大脑更广泛的能力。
当我们使用自然语言与AI交互时,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社会工程,它会改变我们的人类交流方式,进而影响我们的有机人类智能。在物联网时代,人们与AI技术的交互也会改变自身。当我们用与人类交流相同的语言和方式与计算机交互时,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计算机在某些方面具有人类的特征,这就模糊了人与机器的界限。此外,
AI时代的人机边界与信息挑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