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行为控制:理论与实验洞察
1. 行为与效应的关联
在某些实验中,按键动作与音调效应形成了关联。参与者在固定序列按键过程中,对即将产生的音调的预期控制了按键动作的执行顺序,这显著影响了反应速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音调效应与完成任务的要求并无直接关联,但它们仍对行为产生了强烈影响。这表明,效应无需被刻意追求,只要在行动执行过程中被关注,且与行动代码激活在时间上有重叠,就足以在行动和效应表征之间形成双向连接。
2. 从预期到行为的转变
预期行为控制理论中最具挑战性的观点是,动作(即运动指令)被认为是由对其感官反馈的预期所引导的,这意味着动作与感官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被颠倒,动作被认为是由对其感官效应的预期所引发的。
Wilfried Kunde的实验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他从刺激 - 反应兼容性效应出发,认为如果选择和启动一个反应确实需要对其感官效应的预期,那么效应与反应之间应该出现与刺激和反应之间类似的兼容性现象。
以下是Kunde实验的一些具体例子:
- 空间兼容性实验 :在手动选择反应任务中,参与者根据颜色信号按键。在兼容条件下,按键会在屏幕上触发空间上与之对应的效应;在不兼容条件下,效应位置与按键位置的分配是混乱的。结果显示,当反应触发空间兼容的效应时,参与者的反应速度明显更快。
- 时间兼容性实验 :参与者根据颜色信号短按或长按按键,按键会触发长音或短音。在兼容条件下,短按触发短音,长按触发长音;在不兼容条件下,反应 - 效应分配相反。同样,兼容条件下的反应潜伏期显著缩短。
- 强度兼容性实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9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