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行为控制:理论与实践洞察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人类还是高等动物,其行为大多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比如人类过马路、开门、按铃,动物逃避天敌、捕食猎物、哺育后代等。那么,如何确定行为,以确保实现这些目标呢?这正是我们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1. 自愿行为控制的挑战
几乎所有行为都是有目的或目标导向的。早在150多年前,赫尔曼·洛采就意识到,虽然我们有意愿行动,但如何将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科学面临的挑战是明确那些最终决定身体运动的状态,并阐明这些状态如何“机械地”转化为适当的动作,即所需的肌肉收缩。
2. 观念 - 运动原则(IMP)
在洛采时代,内省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当时的主要人物一致认为,自愿行为之前会有对期望的感官后果的预期。例如,威廉·詹姆斯指出,对运动的感官后果的预期图像,加上(在某些情况下)使这些后果成为现实的决心,是内省能让我们察觉到的自愿行为的先驱。
观念 - 运动原则(IMP)的基本观点是,对感官效果的预期不仅先于自愿运动,还决定了这些运动。这必然假定运动与它们的偶然效果相联系。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早在威廉·詹姆斯提出IMP的65年前就提出,人类或动物出生后,关节的某些运动因有机原因产生,每个运动都会引发某种感觉,外部感官会感知到由此带来的变化。当后来对之前观察到的变化产生欲望时,与之相关的感觉会重现,这种感觉对应着神经和肌肉中的所有内外状态,通过这些状态可以实现感官感知领域的预期变化。而且,产生预期的具体效果会强化相应的动作 - 效果关联,无论这种效果是否是奖励性刺激。
3. 刺激对行为的控制
IMP的假设与行为主义的观点以及后来认知心理学中的默认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