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任务中的眼动追踪数据分析
1.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阶段主要进行信号的质量分析、预处理和信号处理。
- 质量分析 :验证样本捕获率,因为个体的一些因素(如眨眼)会导致信号丢失。本次实验采用的最小捕获率标准为60%,35名参与者中仅有2人未达到该标准,这2人的数据从数据库中剔除。
- 预处理 :对剩余数据进行处理,去除信号丢失区间和孤立样本(异常值)。基于相邻样本的标准差设置截止因子的滤波器,因为信号丢失时,部分样本值会随真实测量值衰减至零。之后进行线性插值以重建丢失区间,并对信号进行平滑处理,以准确估计瞳孔大小。
2. 瞳孔方差分析
瞳孔直径方差的计算基于每个任务的样本总体方差,通过计算偏差平方的均值(σ²)得到变异系数,公式如下:
[σ² = \frac{1}{N}\sum_{i = 1}^{N}(y_i - μ)²]
其中,N 是样本数量,i 是每个样本的索引,y_i 是每个样本的值,μ 是样本的全局均值。根据方差计算结果,生成一个矩阵,包含每个任务中瞳孔直径的变异系数,共18个系数,用于描述33名参与者的表现。
3. 时域信号分析
由于计数任务时间自由,志愿者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差异较大。这一差异虽可作为间接的性能评估标准,但无法直接进行样本间的性能比较。为解决此问题,根据每个信号的长度计算局部加权算术平均值(LWAM),公式如下:
[S(N) = \frac{\sum_{i = 1}^{N}S(i)}{N}, \frac{\sum_{i = 1}^{N}S(i)}{N - 1}, \frac{\sum_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