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设备设计与互联网原理解析
1. 物联网设备设计原则
1.1 功能降级与容错设计
在开发如 Twitter 和 Gmail 这类丰富的 Web 应用时,开发者会尝试使用现代浏览器中的高级 JavaScript 特性。编写良好的应用会在使用这些特性前先检查其是否可用,若不可用,应用可能会退而使用更简单、常见的 JavaScript 代码。例如,在提交表单前仍会验证内容,但不再调用服务器提供自动完成功能。若 JavaScript 完全不可用,应用则会回退到基本的 HTML 表单,虽体验不如完整功能,但总比没有体验好。
在设计联网设备时,我们也可采用类似技术,赋予设备一定的容错能力。随着设备数量的增加,部分设备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因此当设备部分功能失效时,其技术仍应尽可能发挥价值。比如,早期的互联网冰箱若因仅支持 IPv4 而无法与已升级到 IPv6 的 WiFi 通信,用户仍可使用其触摸屏写消息、查看插入 USB 中的照片;若触摸屏损坏,冰箱仍应能保持内部食物冷藏。
1.2 可感知性设计
Donald Norman 在《设计心理学》中对可感知性的定义为:可感知性为事物的操作提供了强烈的线索。盘子用于推,旋钮用于转,插槽用于插入物品,球用于投掷或弹跳。当可感知性被有效利用时,用户只需观察就能知道该怎么做,无需图片、标签或说明。复杂事物可能需要解释,但简单事物不应如此。若简单事物需要这些辅助,说明设计失败。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城市、家庭和环境将充斥着各种技术,这也带来了更多的复杂性,成功的联网设备和服务设计者需要应对这一挑战。许多赋予物体的新功能往往隐藏不见或乍看并不明显,这使得直观设计变得困难。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