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因素解析
1. 胰凝乳蛋白酶的pH曲线
胰凝乳蛋白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其活性位点包含由天冬氨酸102(Asp 102)、组氨酸57(His 57)和丝氨酸195(Ser 195)组成的催化三联体。丝氨酸195的酰化形成中间态以及肽底物的水解,都依赖于活性位点三联体中各残基之间的氢键和质子转移步骤。
从胰凝乳蛋白酶的$k_{cat}$、$K_m$和$k_{cat}/K_m$的理想pH曲线中,我们可以发现:
- $K_m$和$k_{cat}$的pH曲线都能很好地符合亨德森 - 哈塞尔巴尔赫方程,但曲线特征不同。
- $K_m$随pH升高而增大,表观$pK_a$值为9.0,这反映了N - 末端异亮氨酸残基的电离,该残基必须质子化,酶才能采取能够结合底物的构象。
- $k_{cat}$随pH升高而增大,表观$pK_a$值为6.8,这个$pK_a$值曾被认为与活性位点三联体中的Asp 102和His 57有关,现在认为它更准确地与整个催化三联体相关,而非单个氨基酸残基。
- $k_{cat}/K_m$的pH曲线不是与亨德森 - 哈塞尔巴尔赫方程相关的预期“S形”曲线,而是呈钟形曲线。这一曲线代表了两个可滴定基团对酶催化效率的累积影响,这两个基团以相反的方式影响催化效率,即一个基团以其共轭碱形式促进催化,另一个以布朗斯特 - 劳里酸形式促进催化。这种pH曲线可以用以下方程拟合:
[y = \frac{y_{max}}{\frac{10^{pH}}{10^{pK_{a1}}} + \frac{10^{pK_{a2}}}{10^{pH}} + 1}]
其中,$y$是绘制在y轴上的实验测量值(这里是$k_{cat}/K_m$),$y_{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