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测量技术与飞行时间(ToF)相机应用解析
1. 不同深度测量技术
深度测量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除了飞行时间(ToF)原理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深度测量技术,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1.1 立体视觉
立体视觉利用了与人眼相似的基本概念来确定场景中 3D 点的位置。它通过将场景投影到两个(或更多)经过校准的图像中,这种技术也被称为相机三角测量,需要空间中两条射线(投影线)的相交。
假设使用两个相同的相机,焦距均为 (f_c),仅在 (x) 方向上有基线间隙 (g),坐标系统原点与相机 1 的中心 (C_1) 重合。对于场景中的点 (P \equiv (x, y, z)),在相机 1 和相机 2 的图像平面上分别投影到点 (P_1) 和 (P_2)。通过相似三角形原理可得:
- (\frac{x}{z} = \frac{O_1P_1}{O_1C_1}) (式 1.1)
- (\frac{g - x}{z} = \frac{O_2P_2}{O_2C_2}) (式 1.2)
结合 (O_1C_1 = O_2C_2 = f_c),可得到深度计算公式:
(d = z = \frac{g f_c}{O_1P_1 + O_2P_2}) (式 1.3)
这样,通过知道对应图像点的视差,就可以恢复场景中各点的深度。然而,在存在噪声和校准误差的情况下,两条投影线通常不会相交,此时需要找到最佳交点,这就需要使用一些优化技术,如最大似然法和加权中点法,但这些方法计算成本较高。此外,该技术至少需要两个相机,但它的优点是不需要特殊的场景照明条件,并且可以获得高分辨率图像。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0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