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飞行时间(ToF)激光雷达基础解析
1. 激光雷达概述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备受研究机构和行业关注的测量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推动着自动驾驶在道路上的实际应用。目前,激光雷达的技术方案多样,这使得主导技术趋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测距原理主要包括直接飞行时间(ToF)、间接ToF和调频连续波(FMCW),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原理以及激光雷达的结构。
2. ToF测距原理
激光雷达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激光束测量与物体的距离,即“测距”。单点激光雷达也被称为测距仪,可逐点测量距离。结合扫描系统,能获取携带周围环境距离信息的点云,进而生成3D深度图。
激光雷达的测距方式取决于激光束的信号调制类型,其中直接ToF方法是最广泛采用的方式。直接ToF在时域对激光束进行调制,发射激光脉冲到目标,通过计算激光脉冲的往返时间来测量距离。间接ToF基于连续波的幅度调制(AMCW),通过比较原始信号和返回信号的相移来测量距离。而FMCW则通过调制连续波的频率,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距离和速度,类似于长距离光通信中常用的技术。
直接ToF测距公式为:
[d = \frac{c\times\Delta t}{2}]
其中,(d)是到目标的距离,(c)是自由空间中的光速((300000 km s^{-1})),(\Delta t)是往返时间。由于光速在不变介质中是恒定的,距离与测量的往返时间成正比。测距分辨率取决于时间判别和计数电子设备的精度,厘米级的深度分辨率要求测量的时间间隔约为0.06 - 0.6 ns。为了获得更好的判别效果,脉冲应尽可能短(通常为几纳秒到100纳秒),且上升和下降时间要快。但由于时间判别和计数电子设备存在抖动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1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