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时间(ToF)测距成像相机技术解析
1. ToF深度相机组件
ToF相机的发展历程丰富,1977年,斯坦福研究所发明了用于场景分析的首批ToF测距相机。到了20世纪90年代,锁相电荷耦合器件(CCD)技术的发明实现了对接收光的快速采样。1999年,Schwarte团队基于此发明了首个基于CCD的ToF相机原型。此后的几十年间,ToF相机得到了迅速改进。
一个典型的ToF相机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 调制源(发射器) :通常基于固态激光器或发光二极管(LED),产生用于驱动照明源的红外光。它需具备高频切换能力,能为场景提供调制光。
- 镜头(光学元件) :通过基于强度的探测器收集目标反射回来的光,并测量返回光。
- 深度传感器 :由快门式光电探测器或CCD(像素)阵列组成,可进行距离测量。传感器阵列和成像光学元件用于提供完整的视野。快门通常由调制源以与光源相同的频率驱动。通过调制信号的相位差进行间接时间测量,或使用激光脉冲进行直接时间测量,以此来确定到场景的距离。此外,传感器接口用于与外部设备(如PC)通信,还有电源、偏置电流或电压信号、控制单元以及传感器数据流读取等其他组件。
其结构可用以下mermaid流程图表示:
graph LR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调制源):::process --> B(镜头):::process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