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码:原理、性能与应用
1. 卷积码概述
卷积码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信道编码方案。自1955年诞生以来,它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深空通信等领域。近年来,卷积码在窄带物联网(NB - IoT)标准的物理业务信道中也有了新的应用。
2. 卷积码基础
2.1 卷积码原理与解码算法
2.1.1 卷积码类型
卷积码分为非递归和递归两种类型。递归卷积码类似于带有反馈回路的无限脉冲响应(IIR)滤波器,例如累加器就是一种简单的递归卷积形式。在Turbo码出现之前,非递归卷积码更为流行,并且在逼近香农极限方面曾创造过记录。但在对Turbo码的研究中,人们开始意识到递归卷积码在解码迭代过程中的重要性。非递归卷积码则类似于没有反馈回路的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
2.1.2 生成多项式与表示形式
卷积码的冗余位通过多项式生成,例如使用多项式[1 + D², 1 + D + D²],其中D是延迟算子,类似于Z⁻¹。时间域的卷积可以通过延迟算子转换为变换域D中的乘法,用公式表示为:
[H(D)=1 + D + D^2 + D^3]
当约束长度较短时,非递归卷积码的生成公式可以用简单的二进制形式表示,如(g = (111)_2);当约束长度较长时,通常使用八进制形式,如((110100101)_2)可简写为(g = (645)_8)。
2.1.3 自由距离与性能
卷积码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由距离(d_{free})和结构类型(系统、非系统、递归、非递归)。自由距离可以从生成多项式计算得出,但精确计算较为困难。对于具有(\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