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新空口中的极化码解码算法及性能分析
1. 基于统计排序的解码算法
基于统计排序的算法包含以下步骤:
1. 数据排序 :解码器依据置信度对接收数据 $y$ 进行降序排列,即 $z = \lambda(y)$,其中 $z = {z_1, z_2, z_3, \cdots, z_N}$,$\lambda(\cdot)$ 为置换操作(如置换矩阵)。操作后可得 $|z_1| \geq |z_2| \geq |z_3| \geq \cdots \geq |z_N|$。
2. 矩阵操作 :对极化码生成矩阵应用上述置换操作 $\lambda(\cdot)$,得到 $S = \lambda(G) = [g_1, g_2, g_3, \cdots, g_N]$,其中 $g_1, g_2, g_3, \cdots, g_N$ 为矩阵 $S$ 的 $N$ 个列向量,$N$ 为极化码的母码长度。
3. 列选择与排列 :从矩阵 $S$ 的最左列开始,寻找与第一列相关性最小(如汉明距离最大)的 $K$ 列,将其作为矩阵 $T$ 的前 $K$ 列。$K$ 为极化编码前的信息块长度。矩阵 $S$ 剩余的 $(N - K)$ 列将放置在矩阵 $T$ 的第 $(K + 1)$ 列到第 $N$ 列(文献未明确是否对这 $(N - K)$ 列进行排序)。此操作可表示为另一个置换函数 $T = \varphi(S)$,即 $T = \varphi(\lambda(G))$。
4. 向量处理 :对步骤 1 的输出执行步骤 3 的操作,得到向量 $v = \varphi(\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