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信道编码技术全解析
在 5G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道编码技术作为保障信息可靠传输的关键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信道编码方案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 5G 信道编码方案。
1. LDPC 码
LDPC 码即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由 Gallager 于 1963 年提出。其奇偶校验矩阵 H 中大部分元素为“0”,只有一小部分为“1”,这种低密度特性使得 LDPC 码在长码长情况下表现出色,且解码复杂度极低。
- 发展历程 :
- 1948 年,Shannon 证明了存在能使信号在噪声信道中保持低错误率的信道编码方案,但未给出具体设计方法。
- 1950 年,Hamming 发明了 Hamming 码,这是一种线性分组码。
- 1957 年,Prange 提出循环码,其码字经过循环移位后仍可能是有效码字,准循环码也具有类似特性,可降低解码复杂度。
- 1963 年,Gallager 发明 LDPC 码,但当时其迭代解码对硬件要求过高,未受到广泛关注。
- 1981 年,Tanner 用图论研究 LDPC 码,仍未引起广泛重视。
- 1993 年,Turbo 码的发明激发了对 LDPC 码的研究,其性能可与 Turbo 码媲美,距 Shannon 极限约 0.3dB。
- 1999 年,LDPC 码被 WiMAX 和 WiFi 采用。
- 2004 年,欧洲第二代数字电视广播标准(DVB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39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