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无意识:身体、交流与网络体验的深度剖析
1. 身体消解与图像理论
在当今的视觉体验中,我们的眼睛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当看到文字标记时,眼睛不再有敏锐的反应,它不再能察觉到笔或打印机在纸张白色表面留下的切口。眼睛失去了感知切割、伤口的能力,只是轻轻扫过页面,将文字视为悬浮在虚无中的平面图案,变得被动起来。
艺术家汉斯·贝尔默(Hans Bellmer)在创作“身体无意识解剖”和“图像解剖”时,提出了“外向化”的概念,即身体内部倾向于取代外部。图像必然涉及身体层面的消耗和外部性的崩塌。贝尔默还认为,身体如同一个句子,邀请我们将其拆解,通过一系列无尽的变位词重组其内容。但实际上,这种拆解可能并没有真正的“真理”,只是不断的分解。这种分解不仅意味着身体部位的分离,也意味着声音的沉默,也就是所谓的“身体消解”(Somatolysis)。
身体消解指的是我们不断展示自己的身体,却不期望得到回报,表现为身体形态的溶解、肢解甚至毁灭。它类似于灰礁鲨、环尾狐猴或卡罗莱纳变色龙的伪装,这种伪装不是为了隐藏,而是为了扰乱视觉。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身体学(Somatology)是对形式的持续破坏和外观的分散。传统的伪装和拟态概念不足以解释身体学的过度表现,身体学涉及“可被注视的器官”的耦合和亲密关系,无法用展示的符号学、乌贼或颗粒毒蛙的警戒信号、贝茨氏种间拟态、种内身份认同或拒绝语义的隐匿性来充分解释。
贝尔默的《身体无意识小解剖或图像解剖》是数字写作的关键。他认为各种表达方式,如姿势、手势、动作、声音、文字、图形或物体的创造,都源于同一套心理生理机制,遵循相同的产生规律。基本的表达是一种反射,例如牙痛引发的手部肌肉强烈收缩,紧握的拳头成为一个虚拟的“牙齿”,将血液和神经冲动
网络交流与身体消解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