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工件毛刺定位、轨迹规划及微波辅助铸造技术研究
在工业制造领域,3D工件的毛刺处理以及金属铸造工艺一直是关键环节。毛刺的存在会影响工件的质量和性能,而传统铸造方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将详细介绍3D工件毛刺检测与轨迹规划,以及微波辅助铸造技术的相关内容。
3D工件毛刺检测与轨迹规划
- 镜像设置与图像采集 :采用由四个呈45度角放置的镜子组成的图像采集装置,在镜子上方固定高度处放置CCD相机来捕获图像。该设置可将3D毛刺转换为2D图像,图像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命名为Lt(左)、Rt(右)、Up(上)、Lo(下)和C(中心),这些部分用于识别和估计毛刺尺寸。
- 毛刺尺寸估计 :通过CCD相机获取的图像来估计毛刺的厚度和高度。从二值化的Up、Lo、Lt和Rt部分图像中获取毛刺高度数据,采用单位矩阵扫描法。例如,对于尺寸为10×10的左部分图像,逐行扫描“1”的存在,若找到则计数器加“1”并保存到单独表格,最后确定表格中的最大值即为左部分的毛刺高度。对于Up和Lo部分,采用列扫描方式。
- 轨迹生成 :利用毛刺的厚度和高度生成轨迹。使用基本的逆运动学方程计算ABB IRB 120机器人的滚动、俯仰和偏航。数据提取算法用于提取轨迹规划的数据点,具体步骤如下:
- 使用“Prewitt边缘检测算法”检测毛刺部分的内边缘。
- 考虑工具直径计算通过次数。
- 由于内边缘检测会出现多个边缘,采用闭合曲线拟合、平滑处理和回溯坐标消除等步骤确保准确的轨迹规划。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32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