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工件毛刺定位、轨迹规划及微波辅助铸造技术解析
在工业制造领域,工件毛刺处理和金属铸造是两个重要的环节。毛刺的存在会影响工件的质量和性能,而传统铸造方法则存在能耗高、时间长等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3D工件毛刺定位与轨迹规划的方法,以及微波辅助铸造技术在ASTM B23锡基巴氏合金上的应用。
3D工件毛刺定位与轨迹规划
- 镜像设置 :采用由四个呈45度角放置的镜子组成的图像采集装置。在镜子上方固定高度处放置CCD相机来捕捉图像,该装置可将3D毛刺转换为2D图像。图像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命名为Lt(左)、Rt(右)、Up(上)、Lo(下)和C(中心),其中Up、Lo、Lt和Rt部分分别提供毛刺图像的背面、正面和两侧视图,用于识别和估计毛刺尺寸。
- 毛刺尺寸估计 :通过CCD相机获取的图像来估计毛刺的厚度和高度。从二值化的Up、Lo、Lt和Rt部分图像中获取毛刺高度数据,有毛刺处显示高亮度(值为1),无毛刺处为0。以左部分图像为例,采用单位矩阵扫描法,若某行存在“1”,计数器加1并保存,扫描完所有行后,表中的最大值即为左部分的毛刺高度。对于Up和Lo部分,按列扫描。
- 轨迹生成
- 基本计算 :利用毛刺的厚度和高度生成轨迹,使用基本的逆运动学方程计算ABB IRB 120机器人的滚动、俯仰和偏航。
- 数据提取 :使用数据提取算法提取轨迹规划的数据点。首先用“Prewitt边缘检测算法”检测毛刺部分的内边缘,再根据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32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