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平台上的虚拟社区:现状与洞察
1. 社交网络与虚拟社区的关联
如今的社交网络平台(SNSs),如MySpace和Facebook,是约20年前由Rheingold等人推广的社区隐喻的直接继承者。这些平台承载着社交性、与他人建立有意义联系、欢乐氛围,甚至是同理心和支持的期望。尽管实际互动是否能达到“虚拟社区”的水平取决于个人的视角和定义,但“社区”这一概念无疑会继续影响人们对MySpace、Facebook、QQ等社交网络平台的理解。
例如,MySpace被描述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社区”,《时代》杂志将其誉为一种强大的技术,使个人能够掌控信息时代,并宣称它是一个“在线大都市”,促进了“前所未有的社区合作”。同时,社交网络平台的内部宣传也常常强调社区语言和形象。Facebook的登录页面宣称“Facebook帮助你与生活中的人建立联系并分享”,MySpace则将自己描述为“寻找老朋友”“结交新朋友”的地方,是一个“连接”的场所,简而言之,是一个“社区”。
然而,关于人们是否能在网上找到社区或类似社区体验的争论在学术话语中仍在持续。一些人强烈反对虚拟社区的概念,认为它是“混乱的矛盾修辞”,而另一些人则主张从个人关系网络的角度看待在线社区。还有人认为社交网络平台可以通过增加参与者的“社会资本”来增强社区。
2. “社区”的构成要素
“社区”这一概念有着近200年的不稳定学术历史。它在不同的学术潮流、政治条件和技术变革中受到的关注时起时伏,但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具有共鸣。部分原因是它能唤起友好、信任和归属感等情感,而这些情感在残酷的个人主义时代往往被认为是缺失的。
社区的概念化受到描述性和规范性方法之间的紧张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