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概率主义:基本概念解析
在对世界进行描述时,概率分布和可观测对象的选择看似具有高度的随意性,但实际上这种随意性已大幅降低。这使得人类能够做出有意义的预测,并通过观察来验证这些预测。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相关的基本概念。
1. 概率相关概念
1.1 Ising 自旋
Ising 自旋是最简单的可观测对象,对应于“是/否”问题,可用于对可能的观测结果进行分类。例如,在研究神经元活动时,若神经元发送的脉冲强度超过某个阈值,则表示“是”,此时 Ising 自旋取值为(s = 1);若未超过阈值,则表示“否”,取值为(s = -1)。
考虑三个不同的神经元,对应三个 Ising 自旋(s_k)((k = 1,2,3)),每个自旋都满足(s_k^2 = 1)。在这个简单系统中,一个“基础事件”或“经典状态”(\tau)是这三个 Ising 自旋的一种配置。这里总共有八种不同的状态,如(是,是,是)、(是,是,否)等。一个给定的基础事件能告诉我们这三个神经元中哪些会放电。
Ising 自旋在复杂情况下也很有用,通过研究它可以简单地理解概率描述的许多重要性质。而且,任何实际观测最终都可能使用有限数量的“是/否”决策。此外,Ising 自旋与信息理论有直接联系,可与计算机中的比特相关联,比特为 1 时(s = 1),比特为 0 时(s = -1)。
1.2 概率与预测
假设一位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模型,该模型表明当大脑检测到猫的图片时,三个神经元会同时放电。她将模型结果以不同事件(\tau)的概率(p_{\tau})形式呈现。这些概率是正数(p_{\tau} \geq 0),且总和为 1,即(\sum_{\tau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