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建模方法工程(AMME):概念、框架与实践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业务环境中,领域特定建模的概念专业化水平并非固定不变。为了实现新的能力和敏捷开发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渐需要新的属性和子类型。敏捷建模方法工程(AMME)的出现,就是为了确保这种不断演变的专业化能够及时融入到建模方法中。
1. AMME框架概述
敏捷开发具有以下关键特征:
- 迭代性:重复活动并可能重新审视相同的工作产品。
- 增量性:每个后续版本都可用,并基于先前版本构建。
- 版本控制:支持其他敏捷实践。
- 团队控制:一小群人被分配到同一个项目构建块,并共同承担责任。
为了在建模方法工程中实现敏捷性,这些原则必须与建模方法设计的基础相结合,主要考虑以下构建块:
1. 建模语言 :描述建模构造的集合,包括符号、语法和语义。为了实现可管理的粒度和模型可理解性,建模语言可以划分为针对系统不同方面或抽象层的模型类型。
2. 建模过程 :定义建模人员为实现某个目标必须采取的步骤。
3. 机制和算法 :涵盖处理模型信息的各种功能,如可视化、转换、评估等。
敏捷性依赖于迭代增量周期,集成在一个高级框架中,如下面的流程图所示:
graph LR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应用环境):::process --> B(产生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8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