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lunk 高级部署指南
1. 日志处理基础问题
在使用 Splunk 处理日志时,有两个基础问题需要注意:
- 文件修改时间依赖 :Splunk 通过文件的修改时间来判断是否有新事件写入文件。但在共享存储上,文件元数据的更新可能不够及时。
- 大目录结构的影响 :大型目录结构会使 Splunk 读取日志的进程消耗大量的 RAM 和 CPU 资源。建议将旧日志移走,以减少 Splunk 需要跟踪的文件数量。
2. 批量消费日志
批量消费日志是一种不太常见的方法,即在日志滚动后定期从服务器收集日志。这种方法与监控共享驱动器上的日志类似,但扩展性问题可能更严重。
- 优点 :无需在每个向共享存储写入日志的服务器上安装转发器。
- 缺点 :
- 新日志文件较大时,Splunk 进程一次只能从一个文件中读取事件。当目录位于索引器上时还好,但当转发器尝试将事件分发到多个索引器时,一次只有一个索引器能接收事件。
- 滚动日志中的最旧事件要等到日志滚动并复制后才会被加载。
- 活动日志不能复制,因为复制过程中事件可能被截断,或者 Splunk 可能会将更新文件误认为是新日志,从而再次对整个文件进行索引。
如果只能采用这种方法,需要遵循以下规则:
- 只将完整的日志复制到监控目录。
- 尽可能在 inputs.conf 中使用批量配置节,而不是监控配置节,以便 Splunk 在索引文件后可以删除它们。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