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研发组织架构:从传统到敏捷的“民主化”转型
在过去二十年里,敏捷软件开发方法(ASDMs)迅速流行起来。曾经被视为“组织无政府主义者”提出的方法,如今已成为软件开发的主流方式。这种从计划驱动方法向敏捷方法的转变,不仅是过程上从严谨规范向快速、以人为本和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还意味着软件开发活动整体哲学和价值取向的根本变化。然而,尽管敏捷宣言在过去十年吸引了大量关注,但其是否真正产生持续影响仍有待观察。
1. 结构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自然地倾向于寻找切实的指导原则和结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结构能让人们实现目标,当世界有序且结构化时,人们能理解事件并预测未来。在工作领域,结构同样至关重要。组织架构作为一种通用机制,能帮助员工完成工作,软件团队也不例外。
随着敏捷方法的普及,特别是规模化敏捷框架的应用,软件行业的组织架构方式在过去十年发生了变化。过去适用于计划驱动环境的结构(如孤立的职能团队),在敏捷环境中部分或完全失效。新的结构机制,如跨职能团队、实践社区、敏捷卓越中心、敏捷章节和公会等应运而生。这些结构的采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规模化敏捷框架的流行,它们展示了如何大规模地以敏捷方式开展和组织软件开发活动。
2. 核心概念解析
为了分析软件研发组织的结构变化,我们需要了解几个核心概念:
- 通信、协调与集成(CCI) :软件研发不仅涉及个体之间的活动,还涉及团队之间的互动。为了有效完成工作,软件团队需要实施和利用有效的CCI机制,并辅以适当的决策模式和管理职责。
| 概念 | 定义 |
| — | — |
| 通信 | 通过言语、写作或符号“传递或交换思想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