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哈希函数:原理、算法与安全分析
1. 新型算法优势
提出的新型哈希算法具有多方面优势。在填充处理上,当原始消息较短时,其他算法需大量计算,而该算法仅需少量计算。同时,它具备并行特性,三个迭代值$N_2$、$N_3$、$X$分别生成 40、40、48 位的最终哈希值,对应 5、5、6 字节的并行计算。
算法选用一维分段线性混沌映射,一方面其动态特性足以保障算法安全;另一方面,结构简单,每次迭代仅需一次乘法(除法)和几次加法(减法),降低了算法复杂度,保证了高效性。通常,为比较不同算法的速度,会计算哈希过程中每个 ASCII 字符(8 位)消息所需的乘法运算次数。由于乘法运算比加法运算耗时多,这种比较客观。此算法中每个字符所需乘法运算为 6 次,相比其他类似算法速度最快。此外,通过简单修改处理$N_2$、$N_3$、$X$的方式,可轻松改变最终哈希值的长度,能更好地适应实际需求。
2. 基于复杂映射的哈希函数
2.1 典型算法一:使用超混沌映射
- 算法描述
- 将待处理消息转换为对应的 ASCII 数字,通过线性变换将这些 ASCII 数字映射到数组$S$中,数组元素属于$[-1, 1]$,长度为消息的字符数$N$。
- 利用前两项$S_1$、$S_2$生成混沌初始值:
[
a_1 = \frac{S_1\times2}{255}-0.8, a_2 = \frac{S_2\times2}{255}-0.8
] - 开始迭代,设置迭代次数$r = [N/R]\times R + K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