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假象:从跳棋程序看智能本质
1. 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AI)旨在让计算机执行需要智能的任务,但对于智能的定义,即使在AI领域也没有达成共识。一种简单定义是,人工智能是创建能够执行需要智能任务的计算机程序的科学。然而,我们对智能的理解往往过于以人类为中心,忽略了动物等也具备的一些智能技能。
例如,曾有一个计算机程序能识别图片中的物品。起初,它识别一张有桌子和四把椅子的图片花费了很长时间,被认为很“笨”;几年后,使用了更高效的算法和更快的计算机,它能快速给出正确答案,被认为很“聪明”。但实际上,计算机本身并没有变“聪明”,只是更快的运行速度给人造成了智能的假象。
计算机和人类大脑在创造智能方面有着不同的架构。人类大脑擅长学习、视觉和归纳等技能,而计算机则擅长数学计算、重复任务和大量数据存储。但两者也都有各自的弱点,比如人类大脑解偏微分方程和重复大量任务会很困难,而计算机理解报纸故事和写好小说也几乎不可能。
这表明,由于架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应相同。就像飞机不必模仿鸟类拍打翅膀飞行一样,创建人工智能不应简单地模拟人类大脑,而应发挥计算机自身的优势。例如,在图像处理中,计算机将图像表示为点矩阵并进行大量数学运算,这和人类“看”图像的方式不同。
2. 人工智能的评判标准
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提出的图灵测试认为,如果人类无法分辨与自己对话的是计算机还是另一个人类,那么该技术就通过了测试。这体现了一种观点:重要的是最终结果,而非实现方式,即“结果证明手段的合理性”。
基于此,人工智能可以被简洁地定义为创造智能的假象。一个系统若能展示出我们通常认为需要智能的技能,并且具备一定的能力水平,那么它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