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硅中氧浓度测量的全面解析

硅中氧浓度测量的全面解析

在硅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准确测量氧浓度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硅材料的性能评估,还对其在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有着深远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硅中氧浓度测量的相关技术和要点。

1. 测量基础与ADC误差

在测量硅中氧浓度时,常采用特定角度放置样品,使反射和透射测量能在同一仪器中进行,无需移动光学组件。而在FT - IR光谱仪中,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ADCs)数字化。Baghdadi和Gladden指出,ADC的线性误差会改变透射或吸收光谱的形状和峰值大小,导致仪器相关的系统误差,且ADC特性差异会影响仪器性能。

2. 氧光谱分析的多因素考量

分析红外光谱以确定氧的吸收系数时,需考虑众多因素,包括基线、参考样品特性、背面条件、自由载流子吸收、沉淀吸收峰干扰、样品温度、分析方法(峰高或积分面积)、多次反射和干涉条纹以及光谱收集方法(空气参考或差值法)。

3. 基线的确定

理想情况下,比值光谱中氧带最小值波数处的基线透射率应为100%,差值光谱的基线吸光度应为0。但由于样品和参考样品的表面及其他特性差异,基线吸光度或透射率可能偏离理想值。在直读双光束光谱仪中,常调整增益使样品光束的全透射对应80 - 90%的读数。因此,通常通过图形或分析方法确定基线。对于厚度、电阻率和导电类型相似的双面抛光样品和参考样品,基线应为直线,但可能有轻微斜率,关键在于确定构建基线的波数范围。不同标准和权威机构对此有不同建议,例如ASTM Test Method F 1188建议在900 - 1000 cm⁻¹和1200 - 1300 cm⁻¹范围取平均透射率构建基线,而DIN氧标准(1993修订版)则建议在1025 - 1

【博士论文复现】【阻抗建模、验证扫频法】光伏并网逆变器扫频与稳定性分析(包含锁相环电流环)(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档是一份关于“光伏并网逆变器扫频与稳定性分析”的Simulink仿真实现资源,重点复现博士论文中的阻抗建模与扫频法验证过程,涵盖锁相环和电流环等关键控制环节。通过构建详细的逆变器模型,采用小信号扰动方法进行频域扫描,获取系统输出阻抗特性,并结合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分析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帮助深入理解光伏发电系统在弱电网条件下的动态行为与失稳机理。; 适合人群:具备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熟悉Simulink仿真环境,从事新能源发电、微电网或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阻抗建模方法;②学习基于扫频法的系统稳定性分析流程;③复现高水平学术论文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支撑科研项目或学位论文工作;④为实际工程中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问题提供仿真分析手段。;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相关理论教材与原始论文,逐步运行并调试提供的Simulink模型,重点关注锁相环与电流控制器参数对系统阻抗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电网强度等条件观察系统稳定性变化,深化对阻抗分析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