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详解
1. 引言
在使用策略梯度算法训练智能体时,存在两个主要挑战。一是容易出现性能崩溃的情况,即智能体突然开始表现不佳,而且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很难恢复,因为智能体后续会生成质量较差的轨迹数据,进而影响后续的策略训练。二是在线策略算法的数据利用效率较低,因为它们无法复用数据。
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正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而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引入一个替代目标函数,通过保证策略的单调改进来避免性能崩溃,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复用离线策略数据。PPO 可以通过用修改后的目标函数替代原有的目标函数 $J(\pi_{\theta})$,来扩展 REINFORCE 或 Actor - Critic 算法,从而实现更稳定、数据利用效率更高的训练。
2. 策略空间与参数空间
在深入了解 PPO 算法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策略空间和参数空间的概念。
- 策略空间 :在优化过程中,我们会在所有可能的策略集合中搜索一系列策略 $\pi_1, \pi_2, \pi_3, \ldots, \pi_n$,这个集合被称为策略空间 $\Pi$,即 $\Pi = {\pi_i}$。策略空间中可能存在无限多个策略。
- 参数空间 :当策略被参数化为 $\pi_{\theta}$ 时,每个唯一的参数 $\theta$ 都对应一个策略实例。参数空间 $\Theta$ 定义为 $\Theta = {\theta \in R^m}$,其中 $m$ 是参数的数量。
虽然目标函数 $J(\pi_{\theta})$ 是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2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