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数据质量的完整性约束违反原因分析
1. 完整性约束与数据质量
完整性约束可视为存储数据质量的必要条件。若所有预期的应用语义都通过约束来表达,那么完整性理论就代表了一组完整的条件,当这些条件得到满足时,也足以确保存储数据的质量。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确保数据库始终满足其完整性理论,即所有约束都是每个状态的逻辑结果。为实现这一目标,数据库理论要求对于每次更新 U,被更新的“旧”数据库 D 必须满足所有约束,这样完整性检查就可以聚焦于那些可能受更新影响的约束。如果这些约束仍然满足,那么通过提交更新 U 所达到的“新”状态 DU 也满足所有约束。
然而,尽管理论上要求始终保持完全一致性,但数据库的质量在其演化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影响并恶化。因此,有必要具备能够容忍一定程度完整性违反的机制。
2. 完整性检查
通过对每个可能违反完整性的更新进行完整性检查,可以控制由完整性约束描述的存储数据的质量。
2.1 完整性检查方法定义
完整性检查方法 M 可描述为一个映射,它以数据库 D、完整性理论 IC 和更新 U 为输入,输出为 sat 或 vio。
- 若 M 是可靠的,M(D, IC, U) = sat 表示 U 保留了完整性,即 DU(IC) = true。
- 若 M 也是完备的,那么 M(D, IC, U) = vio 表示 U 违反了完整性,即 DU(IC) = false。
- 对于不完备的方法,输出 vio 可能意味着更新会违反完整性,但也可能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 DU 的完整性状态;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检查,则应谨慎拒绝 U。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0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