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模型:从“会说话”到“能干活”还有多远?

 

近日,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数据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联合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7 年建成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到 2030 年形成世界领先的智慧交通体系。这一政策红利,为交通行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发展方向,相信后续各地方支持“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具体措施都会陆续出台。

然而,在机遇与挑战交织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交通大模型能否真正成为行业升级的“发动机”,而不是停留在概念上的“高调口号”?笔者将从机遇、挑战与对策三个层面谈一些想法。

 一、机遇: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及交通行业迫切需求 
1.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此次实施意见不仅由交通运输部牵头,更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家数据局等多部门联合推动,显示出交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国家战略高度。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响应:上海、深圳、重庆等地已将交通大模型写入数字化转型或智慧交通建设行动方案,并推出专项资金与试点示范工程。

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交通大模型将在政策驱动下加速落地,成为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支点。

2.交通大模型“百家争鸣”

从技术和产业格局来看,交通大模型已进入快速涌现期。行业内不仅有北交大、北航、同济等高校发布的交通大模型,也有百度、商汤、华为等传统大厂依托自身通用大模型能力构建的行业大模型,也有中交信科、海信、深城交等交通类企业发布的交通大模型。上海更是成立了国内首家以交通大模型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公司——中城交(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可以说,交通大模型正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竞争与合作并存,生态正在逐步成型。

3.交通领域的独特场景优势

通用大模型技术近两年发展很快,在零售、娱乐、金融、医疗等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与其他行业相比,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多、数据量庞大、公共性强,天然适合大模型技术落地。

例如,城市道路交通的信号调控与拥堵治理,公路、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巡检与灾害预警,交通政务服务与应急调度,均是典型的高频刚需场景。

目前全国各地的多个交通大模型相关的项目都正在陆续招标,招标金额也较大。希望通过实战应用,能够验证交通大模型在“提效、降本、增安”方面的价值。

 二、挑战:落地难题与行业瓶颈并存 
1. 数据鸿沟与共享难题

交通数据高度分散在交通局、公安交管部门等不同部门及企业,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接口不兼容,公共数据与企业数据难以融合。交通数据主要由政府或国企控制,经常由于数据安全的问题不能出域,更谈不上共享。

这种“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制约了大模型的训练与应用能力。

2. 行业保守、政府主导特征明显

交通行业具有强监管属性,决策周期长,强依赖政府预算,对创新的接受度偏低。在大模型应用中,政企之间的信任、数据开放度、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均需要探索与磨合。

交通从业人员大多数也相对传统、保守,遇到创新技术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降低风险,免除责任,而不是包容性的试错导向。

这意味着,交通大模型的推广节奏相对缓慢,难以完全由市场决定。

3. 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交通大模型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评测体系,各家企业及高校各自为政,研发的大模型及相关应用接口不通、语义不一,交通行业大模型训练的语料和技术路径都千奇百怪,这样既增加了重复建设成本,也阻碍了行业间的互联互通。

很多应用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4. 大模型应用深度不足,大多停留表层

当前多数交通大模型应用集中在信息查询、文本生成和简单的视觉识别层面,而对于真正能够起到作用的复杂交通场景,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交通调度优化、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跨方式联运决策等深层次场景的应用,仍然非常稀缺。

换言之,大模型“会说话”,但“能干活”的案例还不多。

 三、对策: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做好落地 
1. 老老实实做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大模型的价值高度依赖数据。

既要优先推动行业的数据融合,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建设覆盖城市道路、公路、设施、政务、物流等行业通用的高质量交通数据集;同时,也要针对具体应用场景,建设专属智能体对应的高质量数据集工作。

在此过程中,要强化数据标准、接口规范与安全机制,确保数据既可用又可控。

 

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核心在于将物理世界的设施和运营转化为高质量、可共享的数字资产,为智能决策打下坚实基础。

  • 英国伦敦Crossrail伊丽莎白线:该项目在建设阶段就前瞻性地构建了项目的数字孪生。它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 进行三维、四维和五维的数字化设计-7。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资产信息被整合在由Microsoft Azure云平台支持的通用数据环境中-7,使得各方可以在同一位置存储、共享和管理上百万个资产的信息-7,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访问性,为后续的智能运维和高效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以场景为锚点,推进“落地—反哺—升级”闭环

在一些行业论坛上,会经常看到某些行业大咖谈起大模型,就是如何高大上,要改变行业,颠覆行业。

在笔者看来,这些说法纯属吹牛胡扯。我们要认识到,目前大模型技术尚在快速发展期,交通大模型应用不要盲目追求大而全,而应从具体小场景入手。

例如,把一个非常复杂的交通场景,拆分为若干个工作流,其中的一部分工作流,能够用大模型做赋能或者取代,已经是很有价值了。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可以逐步扩大,最终可以形成交通领域的“超级智能体”。

在应用落地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收集数据、迭代模型,逐步形成“场景牵引—模型优化—规模复制”的良性循环。

3. 培育生态、共建标准与治理机制

交通大模型不是单一企业能完成的任务,需要产学研用多方参与。

可以依托国家和地方的产业联盟,加快形成行业标准和评测体系,建设交通 AI 测试场景库,推动企业之间的接口互通与能力共享。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伦理审查和安全治理机制,防止算法黑箱与潜在风险。

 四、结语 
交通大模型对交通行业从业人员或企业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战略机会。

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下,它具备巨大的发展机遇:既有国家层面的战略加持,又有百家争鸣的产业格局,还有交通领域独特的应用场景优势。

但与此同时,数据、标准、治理、应用深度等问题仍是摆在面前的现实挑战,若能在数据集建设、场景落地、知识融合与模型实战应用能力等关键环节深耕细作,就有可能在下一轮交通智能化浪潮中脱颖而出。

 
 
 

关于数据融通构建数字基石,除了你提到的伦敦伊丽莎白线,近年来国际上确实涌现出一些新的技术实践。下面的表格整理了几个来自铁路和低空经济领域的新案例,希望能为你提供新的思路。

应用领域案例名称核心技术数据融通实践与价值
铁路数字化运维日立铁路AI维护技术-6-9AI视觉分析机器学习、数字资产管理平台通过车载摄像头采集接触网图像数据,利用AI算法自动识别潜在故障,实现了从人工巡检到数据驱动预测性维护的转变。
铁路信号系统伦敦Northern City线升级-3欧洲列车控制系统(ETCS)GPRS通信将列车控制信号系统升级至最新版本,通过GPRS进行车-地数据传输,提升了数据容量,为更高频率、更可靠的服务奠定数据通信基础
低空经济管理南京浦口区低空经济项目-7实景三维建模多源数据融合、空域数字化构建城市级实景三维时空数字底座,将空域划分为多层级单元并进行数字化表征,为无人机航线规划、冲突识别和安全预警提供统一的空间数据基础

🔧 案例深度解读

  • 日立铁路AI维护技术: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它不再依赖工程师定期进行人工巡检,而是通过列车日常运行中自动收集数据-9。所有这些收集到的数据被集成到日立铁路的全球数字资产管理平台HMAX-6,实现了资产信息与运营数据的整合,从而优化系统资源利用-6。这是一种典型的利用运营数据流,反向赋能基础设施维护的数据融通模式。

  • 伦敦Northern City线信号升级:这个案例的重点在于打通了列车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实时数据链路-3。新的ETCS系统通过GPRS传输数据,提升了数据容量-3,使得列车位置、状态和指令能够高效、可靠地交互。这为实现更密集的列车班次、更灵活的调度指挥提供了可能,是保障铁路运营高效与安全的核心数据通道。

  • 南京低空经济数字底座:该项目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精细建模”的方式构建三维数字底座-7。其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低空空域多层级结构要素数字化表征方法,将连续的空域划分成多层级离散空域单元,并赋予统一标识,成功构建了“实景三维+空域信息数字化”的时空数字底座-7。这为空域这一抽象资源的数字化管理、高效利用和安全管控提供了统一的空间数据基础

💎 总结

综合来看,当前数据融通构建数字基石的最新实践,呈现出以下趋势:

  • 数据采集自动化:通过遍布基础设施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现7x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采集。

  • 数据表征标准化:将物理世界(如接触网、空域)的复杂要素,进行分级、分类并赋予统一数字标识,为数据融合与分析提供前提。

  • 数据应用平台化:构建统一的数字平台(如HMAX),汇聚多源数据,并通过AI算法释放数据价值,直接服务于运维、调度、安全等核心业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交通上的硅基思维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