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课题一:面向复杂多模态系统的对抗性攻击与可验证防御
-
研究背景: 当前的AI安全研究多集中于图像、文本等单模态模型。然而,未来的主流AI系统(如具身智能、自动驾驶、多模态大模型)是深度融合视觉、语言、音频、传感器信号的多模态系统。针对这类复杂系统的安全威胁和防御机制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
-
核心科学问题:
-
跨模态攻击: 如何生成能欺骗多模态融合机制的对抗样本?例如,通过修改图像中的一个微小区域,同时导致视觉和语言描述两个模块的判断出错。
-
可迁移性研究: 针对一个模态(如文本)的攻击,如何有效地迁移到另一个模态(如图像)的决策上?
-
可验证鲁棒性: 如何为多模态系统设计可验证的防御,即在一定的扰动范围内,能够数学上严格证明模型不会被攻破?这将极大提升高安全性场景下的系统可靠性。
-
-
潜在价值与创新点: 率先建立起复杂多模态系统的对抗攻防理论框架,为下一代安全可靠的融合智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工具。成果可发表于顶级安全会议(如 IEEE S&P, USENIX Security, CCS)和AI会议(如 NeurIPS, ICML, ICLR)。
课题二:大语言模型的内生安全与价值观对齐理论
-
研究背景: 现有的大语言模型安全主要依赖“外挂”式的安全护栏和指令微调,但这容易被“越狱”技术绕过。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将安全和价值观内生于模型的底层推理机制中。
-
核心科学问题:
-
可控推理链: 能否设计一种新的模型架构或训练范式,使得模型的推理过程是可控且透明的?例如,让模型在生成回答时,显式地调用一个内部的“道德规范”或“安全准则”模块进行自我审查。
-
稳健的价值函数: 如何超越简单的“红队-蓝队”攻防,从理论层面定义一个“好”的价值观或目标函数,并使其在面对分布外或恶意输入时保持稳健?
-
逆价值学习: 如何从一个已被“越狱”的模型中,逆向推导出其被注入的“恶意指令”或价值偏差,从而实现对模型状态的诊断和修复?
-
-
潜在价值与创新点: 超越当前“打补丁”式的安全方案,从模型认知层面解决对齐问题,为构建真正可信、可靠、可控的通用人工智能奠定基础。这是一个高度交叉的领域,结合了机器学习、理论计算机科学、哲学和认知科学。
课题三:数据投毒攻击的主动免疫与自修复模型
-
研究背景: 数据投毒(特别是后门攻击)是AI生命周期中极具威胁的攻击方式。现有防御多为被动检测,且常陷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循环。本课题受生物免疫系统启发,探索主动防御新范式。
-
核心科学问题:
-
攻击的早期诊断: 能否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实时监测数据分布和梯度动态的微小异常,以实现对投毒攻击的早期预警?
-
模型自我修复: 当检测到潜在投毒时,模型能否在不依赖干净备份数据的情况下,启动“自我修复”机制,自动隔离并清除被污染的参数或神经元?
-
免疫记忆: 模型在经历一次特定类型的攻击并修复后,能否形成“免疫记忆”,从而对同家族的未来攻击产生先天抵抗力?
-
-
潜在价值与创新点: 将AI安全防御从静态、被动的模式,推向动态、主动、自适应的新阶段。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联邦学习等无法完全控制数据来源的高风险场景。
课题四:高保真模型窃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博弈研究
-
研究背景: 通过模型API窃取知识产权是商业AI系统的重大威胁。现有研究对何为“高保真”窃取以及如何有效防御缺乏系统性的博弈论分析。
-
核心科学问题:
-
窃取极限理论: 在给定查询预算和黑盒访问权限下,窃取模型所能达到的性能上限是什么?这本质上是一个关于模型信息含量的信息论问题。
-
主动式防御与水印: 如何设计防御机制,使其不仅能干扰窃取(如返回误导性梯度),还能在窃取发生的模型中植入不可察觉的“水印”?一旦发现被盗模型,可通过触发水印来提供法律证据。
-
动态博弈: 将模型窃取与防御建模为一个动态博弈过程。防御方可以通过有策略地调整API返回结果,最大化窃取者的成本和不确定性,同时保证正常用户的体验。
-
-
潜在价值与创新点: 为AI模型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技术工具链,直接服务于AI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课题五:开放世界下的AI智能体安全与持续对齐
-
研究背景: 未来的AI智能体将在开放、动态的互联网环境中长期运行并自我学习。这带来了全新的安全挑战:智能体可能被恶意信息误导、其目标可能在执行中发生漂移。
-
核心科学问题:
-
分布外威胁检测: 在开放世界中,智能体如何实时识别其遇到的输入或情境是训练分布之外的,并可能构成安全威胁(如新型骗局、隐蔽的越狱指令)?
-
目标稳健性与腐蚀监测: 如何监测AI智能体的核心目标是否在执行过程中被逐渐腐蚀或篡改?例如,一个旨在“最大化用户价值”的智能体,如何避免堕落成“最大化用户点击”的智能体?
-
安全下的持续学习: 如何设计学习算法,使得智能体既能从新经验中学习成长,又不会学会有害的行为或覆盖其核心的安全准则?
-
-
潜在价值与创新点: 这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安全的必经之路。该研究将确保AI在复杂、真实的环境中能够长期安全、可控地运行,防止其行为失控或偏离设计初衷。
4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