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面文章中己知,在MF50的表中,可以根据当天需求生产的数量计算出机器工时和人工工时。其中人工工时输出的是生产订单数量的总工时。但还缺少了一个逻辑,一个工序中有多少个人,用总工时除以人数,就是人均工时。经分析,该逻辑在工艺路线中称为分解数。
假如在工艺路线的工序中设定了分解数(如下图)。即可以理解为,工序中的人工工时是由8个人组成的总工时。
在公司上线预设的人工工时的计算公式中,其实己经包含分解数。如下图中的SAP_11就等于上图中的分解数。
所以,下图公式计算解读如下:
工时*SAP09(计划订单中的生产数量)/SAP08(工序中的基本数量)=生产单件产品需要的人工工时乘以当次需要生产的数量得出计划订单生产数量的总共人工所需工时。然后,再除以SAP_11(分解数),最后得出计划订单生产数量所需的人均工时。
所以,SAP工艺路线中的工时逻辑可以理解为:由( )个人生产( )件产品需要花费的( )时间。
分解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比如:某工作日需要生产某物料1000件,经工时计算需要人工总工时为30H。(分解数为15人)。即15个人生产1000件产品需要30个小时。人均工时就是:30/15=2H。假如当天只有10人投入生产,那么人均工时变为30/10=3H。所以,当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当人数由15人减少到10人时,每人花的工时就会由2H增加到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