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企业做生产入库时,通常需要在成品入库的同时去反冲成品下级原材料消耗。但原材料消耗需要确定归属,从哪个库存地点消耗。如果A生产线成品入库,当然不能从仓库或B生产线的库存地点消耗。只有这样,物流仓库和生产之间才能做到物料账务明确。按此逻辑,针对系统中原材料消耗就要定义库存地点。归纳了以下几种定义模式,需要通过企业实际情况来选择应用。
1、针对原材料在BOM中设置库存地点是优先级最高的定义。但如果在原材料层面定义,成品下所有原材料都需要进行分别定义。且BOM中的定义通常归属企业的工程部门来完成。
2、仍然是在原材料层面定义,但不是在BOM中去定义,而是在物料主数据中去定义。该定义通常由企业物流部门操作。当然,同样的问题是成品下所有原材料都需要进行分别定义。
3、在成品阶进行定义,这样就只有在成品上定义,而无需对下级所有原材料都去做定义。但成品上的定义并不直观。它涉及到成品的MRP组和生产版本的给合应用。下面做个简要说明。
首先,在成品物料主数据中,需要指定一个MRP组。
其次,成品入库选择策略就在这个MRP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