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效应与热学原理解析
1. 霍尔效应与萨格纳克效应
在物理研究中,霍尔效应和萨格纳克效应是两个重要的现象。霍尔效应中,$\frac{1}{n}$ 的依赖关系源于测量电势,且力与 $n$ 成正比。霍尔效应常被用于测量载流子密度 $n$ 的符号和大小。霍尔电阻定义为 $R_H = \frac{E_y}{J_x}$,理论预测它与磁场 $H$ 成正比。从经典观点来看,这是合理的,因为 $E_y$ 必须平衡洛伦兹力。该简单理论在金属实验中表现良好,例如对于锂(Li),实验测得的 $R_H = -13.2$ 接近德鲁德模型的结果 $R_H = -12.8$,碱金属也有类似的一致性,但对于其他金属,与实验的比较结果较差,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正确预测符号。在德鲁德理论中,霍尔系数可测量载流子的符号和密度,且载流子密度信息与等离子体频率相关。量子输运方法能更完善地处理霍尔效应,而“量子霍尔效应”通常指的是 1980 年及之后发现的相关但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需要二维样品(即薄膜)在强磁场(几特斯拉)和极低温度下才能观测到。
萨格纳克效应由乔治·萨格纳克在 1913 年通过实验提出,该实验表明光速与光源的速度无关。考虑一个半径为 $R$ 的圆形环路,同时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对称发射两个光脉冲,而环路以角速度 $\omega$ 顺时针旋转。这种旋转打破了对称性,导致顺时针脉冲相对于逆时针脉冲产生延迟:
$\Delta t = 2\pi R(\frac{1}{c - v} - \frac{1}{c + v}) = \frac{4A\omega}{c^2 - v^2}$
其中 $A$ 是环路的面积。可以证明,即使环路不是圆形,结果也不变。1925 年,迈克尔逊和盖尔利用该装置测量了地球的绝对旋转。基于相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