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系统的建模与表征
1. 电池建模基础
电池建模是电池管理系统(BMS)开发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模型模拟电池的功能。电池的主要功能包括充电、放电和老化等,一个好的电池模型应能全面反映这些功能。
1.1 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阳极、阴极、隔膜和电解质组成。阳极通常由石墨构成,锂离子可嵌入石墨层间;阴极有多种化学材料可选,如锂钴氧化物等;隔膜用于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同时允许锂离子通过;电解质负责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传输。
1.2 电池充放电机制
电池充放电的驱动力源于正负极材料的电化学电位差和氧化态变化。放电时,阳极材料释放电子和锂离子,电子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锂离子通过电解质迁移到阴极;充电过程则相反。此外,电池的充放电机制还受温度、使用模式和电池老化等外部因素影响。
2. 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为了基于非侵入式测量来观察电池的重要状态和参数,常采用电气等效电路模型(ECM),主要包括直流等效电路模型(DC - ECM)和交流等效电路模型(AC - ECM)。
2.1 直流等效电路模型(DC - ECM)
DC - ECM 由电动势(EMF)、滞后效应(h(k))、欧姆电阻(R0、R1、R2)和电容(C1、C2)组成。电池端电压 v(k) 可表示为:
[v(k) = EMF + h(k) + i(k)R0 + i1(k)R1 + i2(k)R2]
其中,电流 i1(k) 和 i2(k) 可根据以下公式推导:
[i1(k + 1) = \alpha_1i1(k) + (1 - \alpha_1)i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