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计算环境下的隐私、安全与信任
1. 引言
在当今时代,我们正见证着以人类为中心、面向社会的安全问题与为计算机设备、数据和网络开发的技术保护机制之间的融合。互联网的出现为这一融合奠定了基础,人们有意或无意地为个人计算机和信息提供了访问途径。企业级甚至个人防火墙,以及加密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计算机应用和数据免受攻击,但前提是人们遵守相关政策。
然而,普适计算打破了这种集中配置的虚拟壁垒,使资源具备了移动性、分布性和动态互联性,以支持更高级的服务和使用模式。在这样的世界里,墙壁、汽车、商店、衣物和咖啡馆等都能通过嵌入式计算机、传感器和先进的网络自动感知环境和用户需求,这既令人着迷,也引发了社会对隐私、安全和信任的担忧。
2004 年 4 月 20 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普适计算会议期间,约 21 位国际研究人员和技术专家齐聚一堂,探讨了上下文感知、隐私、安全和信任之间的关系,旨在理解这些概念如何相互作用,而不是关注特定的普适计算技术或安全机制。
2. 普适计算的现状
普适计算的概念源于 1996 - 1997 年 IBM 的研究,其愿景是实现随时随地按需提供计算服务。与此同时,全球和移动无线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远程工作和协作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也反映在当前围绕 Web 服务的标准化活动中。
早在 1991 年,Xerox PARC 的 Mark Weiser 提出了“普适计算(UbiComp)”的概念,强调计算技术应像自然资源和公用事业一样无处不在。如今,普适计算和普适计算的主题逐渐融合,前者侧重于利用现有计算技术的广泛部署,而后者则致力于让复杂的技术对用户透明。
为了本次研讨会和本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