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计算环境下的隐私、安全与信任
1. 引言
在当今社会,普适计算有时被视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技术炒作”,同时,部分人对计算机融入日常生活的可能性感到担忧。研究人员正积极探寻解决方案,以满足企业和消费者在信息系统保密性、隐私性、数字版权维护和可靠性方面的安全需求。
我们正见证着以人类为中心、面向社会的安全问题与为计算机设备、数据和网络开发的技术保护机制之间的融合。互联网的出现为这种融合奠定了基础,人们有意或无意地为个人计算机和信息提供了访问途径。企业级甚至个人防火墙,以及加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对计算机应用和数据的攻击,但前提是人们遵守相关政策。
然而,普适计算将资源从集中配置的虚拟防火墙后解放出来,实现了移动性、分布性和动态互联,以支持更高级的服务和使用模式。在这个世界里,墙壁、汽车、商店、衣物和咖啡馆等都能通过嵌入式计算机、传感器和先进网络自动感知环境和用户需求,这既令人着迷,也引发了人们对隐私、安全和信任的担忧。
2004 年 4 月 20 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普适计算会议期间,约 21 位国际研究人员和技术专家齐聚一堂,探讨上下文感知、隐私、安全和信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聚焦于特定的普适计算技术或安全机制。
2. 普适计算的现状
“普适计算”这一术语于 1996 - 1997 年由 IBM 研究提出,其愿景是随时随地按需提供计算服务。全球和移动无线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这一概念的发展,这在当前围绕 Web 服务的标准化活动中得到了体现。而早在五年前,施乐 PARC 的 Mark Weiser 领导的“泛在计算(UbiComp)”研究,强调计算应像电力、水和空气等自然资源和公用事业一样无处不在。如今,普适计算和泛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