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持久保存的探索与实践
1 适用人群与目标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数字信息的保存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以下这些人群能从相关内容中获得帮助:
- 作者、艺术家和大学教师:希望自己的数字作品持久保存,并选择有能力的信息服务提供商。
- 律师、医疗专业人员、政府官员和商人:依赖数字商业记录的长期可靠性。
- 娱乐行业经理:其企业的重要资产是旧的表演录音。
- 档案管理员、研究图书馆员和博物馆馆长:需要了解数字技术以管理机构,特别是专注数字存档的馆长。
- 普通公民:想了解信息革命及其对生活中信息的潜在风险。
- 软件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为上述人群提供支持。
理想情况下,我们期望能立即实现数字信息的持久保存,但目前由于相关软件和基础设施尚未完善,这一目标还难以达成。不过,我们已经明确了所需的软件和服务。
所需软件包括用于长期存储作品的打包工具,以及方便最终用户提取信息包内容的工具。虽然已有一些有用的组件在使用,但部分还缺乏规范,未来可能会形成信息交换标准,预计在五到十年内得以部署。
所需基础设施包括共享方法和数字内容的机构存储库(数字档案馆)。多个国家正在开展创建相关网络和存储基础设施的大型项目。相关内容聚焦于可靠数字保存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对各类知识作品设计的启示。
2 可信数字对象(TDO)
2.1 与 OAIS 问题的区别
开放存档信息系统(OAIS)参考模型探讨的是“数字存储库应采用何种架构”,这涵盖了数字图书馆或档案馆服务的各个方面。然而,解决这个问题颇具挑战,因为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最佳实践。
与之不同的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