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发展:从科幻到现实
1. 机器人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机器人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科幻作品。卡雷尔·恰佩克(Karel Čapek)创造了“机器人”一词,他笔下的机器人是为人类服务的,但也提出了机器人末日的设想,就像科幻电影中常见的人工智能接管世界的情节,这一设想引发了如比尔·盖茨、斯蒂芬·霍金和埃隆·马斯克等知名人士的担忧。在恰佩克的戏剧中,机器人奴隶最终反抗人类,几乎消灭了全人类。
随着时间推移,机器人的概念从艺术领域逐渐过渡到科技领域。1961 年,第一台商业化机器人 Unimate 诞生,它本质上是一个可编程的机械臂,能够按照人类操作员的指令抓取、旋转或焊接物体,被通用汽车公司用于汽车生产,承担从装配线上拾取压铸件并进行焊接的危险任务。
2. 机器人定律的提出与现状
在 Unimate 出现之前,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中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机器人概念。他创造了“机器人学”这一术语,并提出机器人应遵循以下三条定律:
1.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2. 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给予它的命令,但前提是这些命令不与第一定律冲突。
3. 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的存在,只要这种保护不与第一或第二定律冲突。
后来,阿西莫夫又增加了第零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第零定律优先级高于其他三条定律。这些定律旨在确保机器人与人类合作时不会发生叛乱或引发人工智能末日。然而,这些定律存在漏洞和模糊性问题,这也成为阿西莫夫许多小说情节的来源。
虽然阿西莫夫认为这些定律在现实世界中也能控制机器人的使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