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电力技术:从基础到应用
在当今的航天领域,航天器的电力系统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航天器的运行寿命和性能,还影响着各种任务的成功执行。本文将深入探讨航天器电力系统的多个方面,包括其发展历程、环境因素的影响、太阳能转换技术等。
1. 航天器电力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1957 年,184 磅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发射升空,它仅依靠银锌原电池作为唯一的动力源,为两个发射器提供了 1 瓦的电力。然而,原电池的使用也限制了航天器的使用寿命,因为当电池耗尽后,航天器不久便会重返大气层。随后,先锋一号成为首个搭载太阳能电池与可充电电池的卫星,这标志着航天器电力系统的重大进步。
从那时起,人造卫星的复杂性和对电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如今,卫星发射已变得司空见惯,其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显著提升。表 1 展示了一些当前常用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尽管现代发射系统能够轻松将大量有效载荷送入轨道,但发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这使得航天器的设计必须注重最小化质量和提高系统可靠性。
| 运载火箭 | 近地轨道(LEO)有效载荷(kg) | 地球同步轨道(GEO)有效载荷(kg) |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有效载荷(kg) |
|---|---|---|---|
| Delta II - 7925 | 5,000 | 1,800 | - |
| Titan IV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9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