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表面贴装技术(SMT)已经成为主流,但插装元件(Through Hole Components)仍然在许多电子产品中广泛使用。原因很简单,一些电子器件对机械强度、电气性能、可靠性要求高,而插装结构能提供更牢固的连接。
常见的插装元件包括电解电容、大功率电阻、继电器、插针连接器、电感等。这些器件由于体积大、引脚粗,无法稳定地焊接在焊盘表面,因此仍需通过插孔固定。
特别是在以下场景中,插装元件非常关键:
-
电源类产品中大容量电容或变压器;
-
高电流场合下的螺栓型接插件;
-
高冲击、强振动场景,如汽车控制板;
-
需要人工更换或维修的模块,如保险丝、开关等。
所以,在进行PCB设计时,必须合理规划插装元件的布局和焊接方式,才能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提升制造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插装元件与PCB设计的基本关系
1. 插装元件的封装特性
插装元件通常由金属引脚贯穿PCB孔洞,并在另一面通过波峰焊或手工焊接方式固定。这种封装方式要求PCB必须预留钻孔区域,并确保孔径、孔环尺寸、通孔铜厚度满足工艺要求。
常用孔径为:
-
小电阻、电容:0.6~0.8 mm;
-
插针、排针:1.0~1.2 mm;
-
电源接插件或大电感:1.5~2.0 mm以上。
同时还需注意每个插孔的铜环宽度,一般不少于0.15 mm,以确保焊接强度。
2. 插装元件对电气和机械设计的要求
由于引脚穿透板体,因此插装元件对以下方面有明显影响:
-
电气性能:插装引脚常用于大电流路径,其通孔和接线宽度需匹配载流量;
-
热设计:功率元件需考虑散热,通常要求与大铜面连接,或靠近散热孔;
-
结构设计:高引脚元件会对组装后高度有影响,需避免干涉;
-
生产工艺:波峰焊设备要求元件方向、排列、焊盘清晰。
因此,插装器件的引脚布局不仅影响单个元件的功能,也会影响整板走线、叠层结构和加工顺序。
三、插装元件的优化设计方法
1. 优化布局位置,避免干扰走线
由于插装孔会占用上下层空间,影响走线,设计时应将体积大的插装件安排在边缘区域,或在无关信号区域集中布置。
建议:
-
高频、敏感信号应避开大体积插装件;
-
电源输入或地线相关器件尽量靠近接口或边缘;
-
高度不同的插装件避免相邻,以免插装不便;
-
如果可能,将所有插装件集中在一侧或一块区域,便于波峰焊。
2. 合理安排过孔与焊盘结构
每个插装孔周围应保留足够焊盘面积,通常至少大于孔径0.4 mm。同时通孔应与内层铜进行合适连接,常用连接方式包括:
-
直接全连接:适合大电流电源;
-
热阻隔连接:用于信号层,便于焊接;
-
内层隔离:仅作机械固定,不导电。
此外,还需避开盲埋孔区域,防止制造困难。
3. 插孔尺寸与板厂能力匹配
PCB厂对不同孔径的加工能力有一定范围,一般:
-
最小机械钻孔为0.2 mm;
-
量产稳定孔径为0.3 mm以上;
-
孔环宽度不能小于0.13 mm;
-
铜厚建议不低于25 μm,载流时达到35~70 μm。
设计时应参考PCB厂提供的加工能力表,避免使用过小或过密插装孔,提升良率。
4. 插装元件与波峰焊的配合
使用波峰焊时,元件摆放需考虑焊料流动方向(Flow direction)。建议:
-
插装件应朝一个方向摆放,统一受焊;
-
插脚长短一致,避免焊接不良;
-
插脚下端露出焊盘约1.0 mm,有利于形成良好焊点;
-
插脚过长要剪断,防止碰到隔壁电路或造成短路。
如果有SMT+插件混合焊接,插件通常在第二次焊接阶段进行,因此器件需避免靠近贴片元件,以防焊接时损伤。
5. 插装器件与测试结构配合
对于一些测试板、维修板或需替换的模块,可使用如下设计技巧:
-
插装孔增加测试点标识(如TP);
-
使用可拔插结构,如DIP插座;
-
设置焊接辅助孔,便于工人操作;
-
加厚焊盘铜面,提升焊接强度。
这类设计可以在满足可靠性的前提下,提升可维修性和操作友好性。
6. 插装孔避免与地弹簧、散热通孔冲突
在多层板中,插装孔穿越所有层,会影响内层布线。如果有地弹簧或散热结构,需避让插孔,否则容易发生:
-
地平面不连续;
-
高速信号回流路径受阻;
-
散热区域被切断,效率下降。
因此插装孔设计需与叠层分布共同考虑。
四、插装设计中的典型问题及改进建议
问题1:插孔焊接虚焊
原因多为孔环太小或塞孔堵锡。解决方式:
-
增加孔环宽度;
-
保证通孔电镀厚度;
-
清洗通孔内部污染。
问题2:走线被插孔切断
插孔布在关键走线区域,会打断内层信号。解决方式:
-
提前规划插孔位置,远离高速信号;
-
内层使用倒角绕开;
-
若必须穿过,改用盲埋孔封装。
问题3:插装件组装困难
插孔太密、引脚排列复杂,会影响人工插装。解决方式:
-
合理布局,增加工人手部空间;
-
使用装配夹具定位;
-
同类器件统一方向、间距一致。
问题4:插件干扰SMT器件
插件过高或焊接过热,会波及附近贴片器件。建议:
-
插件和SMT区域分区布置;
-
插装位尽量安排在板边;
-
回流焊后再做波峰焊,设热隔离区。
插装设计同样决定PCB品质
虽然现代电子产品越来越倾向全贴片化,但插装元件由于其独特的电气和机械特性,仍在许多领域无法替代。一个高可靠性的PCB设计,必须合理兼顾SMT和插装结构。
优化插装设计的重点在于:
-
布局合理;
-
焊接可靠;
-
尺寸匹配制造能力;
-
信号、电源、机械三方面平衡。
只有系统地考虑插装元件对布线、热管理、EMC、结构加工等各方面的影响,才能做出稳定、高效、易生产的电路板。